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位企业家的历史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04:40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稻花香,一个生产白酒的企业。

  循环经济,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两年前,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大胆决策,两者完成“对接”。

  于是,峡江之滨的这座酒城,循环经济不断“发酵”,并悄然形成一条以粮食为起点,以还肥于田为终点的产业循环生态链。

  但蔡宏柱的实践没有结束。他希望,以5年时间,探索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带动100万农民致富。

  缘起:“造血”与“补血”的思考

  白酒做得好好的,为什么做循环经济?

  两年前,当蔡宏柱提出这个理念时,很多人不解。

  蔡宏柱总以一句话归结答案:农村要改变,农业产业化企业应该有所作为。

  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对土地有着深切感情和透彻了解。

  金秋时节,本是宜昌橘农享受丰收喜悦之时。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蛆柑”事件,却让喜悦荡然无存。成片的柑橘,或高挂枝头,或堆积屋前,无人收购。农业的脆弱、农民的无奈,展露无疑。

  做了20多年“农”字文章,他时常忧虑农村的发展路径。

  过去,“种一亩田要养一头猪”。现在,农民要么种田、要么养猪。养猪的不积猪粪,拿水将猪粪往河里一冲,结果污染了河流;种地的贪图方便,大量使用化肥,结果化肥成分残留田间,既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更造成土地面源污染。

  农村怎么改变,农业怎么发展?蔡宏柱反复思考,扶持农民,光“补血”不行,必须增强“造血”功能,寻找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路在何方?他提出自己的想法:其一,要解决农产品出路,走深加工之路;其二,要解决农村生产力问题,走循环经济之路。前者靠产业化,后者仍是靠产业化。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蔡宏柱深感振奋。

  次年,他启动甜玉米种植项目,率先擎起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大旗。

  模式:种植—食品—饲料

  —养殖—肥料

  农业循环经济之路怎么走,既缺理论,也没有先例。蔡宏柱一步步摸索前行。

  2006年3月,稻花香投入4000万元,引进美国甜玉米品种,与10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在夷陵区7个乡镇试种,种植面积6000余亩。

  试种之初,担心农民不情愿,蔡宏柱给出政策:只要愿种,不管收不收,每亩800元保底。

  而对于愿意种植的农户,稻花香承诺:统一提供种子、资金、技术,农民按订单种植,公司则以不低于市场价格收购。

  次年9月,玉米成熟。稻花香以每公斤1.5元,连玉米带棒芯,全部收走。

  收来的玉米,脱粒处理,放入冷库速冻保鲜。废弃的玉米棒芯,运往对面的车间,加工成全混饲料。饲料再与酿酒的酒糟一起,作为公司万头养猪基地的饲料。

  与此同时,稻花香建起了5万吨玉米浆饮料项目,让玉米酿浆,销往市场。

  养猪的粪便,稻花香也不愿浪费。养猪场不远处,他们建了座有机肥厂,雄心勃勃地要“变废为宝”,还肥于田。

  玉米酿浆、棒芯制饲料、饲料养猪,还肥于田。一条从种植到种植的农村循环产业链,就这样完整形成。

  经过两年试验,这条产业链不断壮大。

  蔡宏柱告诉记者,今年,甜玉米种植范围已扩展至宜昌市5个县,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涉及农户6130户。

  今年,稻花香还启动了红薯项目,引导农民种植50万吨红薯,生产乙醇。下脚料则入肥,用以养猪,进入循环链条。

  蔡宏柱仍不满足,又将目光锁定另一品种:魔芋。

  他告诉记者,魔芋是个好东西,也不难种,宜昌农民房前屋后都种的是,就是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深加工,把好东西荒废了。

  今年,稻花香斥资200多万元,从日本购买了两条生产线,准备深加工魔芋精粉和魔芋食品,销往日本、台湾。

  魔芋晒干成角,每吨不过2万元。制成精粉,能卖12万元。若加工成食品,则可达40万元。蔡宏柱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把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得更加壮实。

  效果:农村、农民、企业三方受益

  蔡宏柱说,做循环经济不是做慈善,是让农民、农村、企业都受益。

  稻花香的循环经济,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好处?在海拔1000多米的夷陵区下堡坪乡,记者找到了答案。

  汽车驶进下堡坪,随处可见农民在盖新房。这个有名的贫困乡,正在发生着某些可喜的改变。

  天府庙村的李德贵,是与稻花香签约的玉米种植大户,家里5亩地全种上了甜玉米。谈起好处,他掰着指头,一一道来——

  收入增加是其一。种普通玉米,每亩收入大约1000元;种甜玉米,一亩增收400多元。

  工时减少是其二。以前,玉米下地,要摘、剥,还得晒上3天。现在,稻花香车子开到村头,集中采摘,后期加工不用管。平均一算,每亩可省8天的工时。

  李德贵告诉记者:3年前试种时,全村只种了150亩;而今年,这个数字已经扩大到1000亩。

  与李德贵不同,下堡坪乡副乡长闫礼虎琢磨最多的,是如何让全乡土地发挥更大效应。

  他很欣赏稻花香的魔芋玉米套种计划:按照今年的价格,一季甜玉米套一季魔芋,刨去成本,一亩地能多出5000元的收益。

  他告诉记者,明年,下堡坪乡要建500亩魔芋种植示范基地、50亩魔芋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配套原料基地。力争2至3年,成为稻花香最大的魔芋基地。

  更让他高兴的是,稻花香愿意出资12万元,支持他们进行套种试验。

  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探索,稻花香并不拘泥于此。

  集团副总经理刘运湘算了笔账:过去两年间,公司直接投向农田的资金已达6000万元,项目包括当阳的600亩“坡改梯”、夷陵的两个1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以及建在秭归、长阳等地的收购站。

  精心绘制这幅循环产业蓝图的蔡宏柱,也开始品尝收获的喜悦。

  今年,稻花香玉米浆产量已达2万吨,产值1亿元,成为仅次于白酒的又一支柱产业。

  魔芋加工项目尚未开工,订单就已到手。日本客商,每天要订一个集装箱的魔芋精粉。

  此情此景,让蔡宏柱深感欣慰——因为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已成为他的历史责任。 (记者 熊家余 谢慧敏)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