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寒冬”来袭,大学生需改变就业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06:22  沈阳网-沈阳日报

  为什么同一所高校毕业,3年前表哥能签到月薪4000元的工作,而今自己面对的是只有1000多元底薪的岗位?22岁的王春杨对此怎么也想不明白。

  供求调节下的“理性回归”

  尽管并不满意,王春杨还是与一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月薪1200元,得做一整年的一线销售,而他所学的专业,是当年热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签完协议的王春杨说,自己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远离家乡和一线销售都难不倒他。

  一年前,毕业于长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权煜棋曾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在他签约上岗后的第三个月,便无奈地选择了“跳槽”。那是一家国内知名食品企业,一线工作是灌装香肠。权煜棋给记者呈现自己满是伤口的双手时,委屈得差点哭出来。

  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黑龙江青少年研究学会副会长张大生表示:虽然有金融危机影响的因素,但最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确实朝着越来越务实的方向发展。总体看来,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可以解释这一切,那就是就业市场说到底要受供求关系调节:当企业需求大于人才数量时,毕业生的选择余地就大,就业情况相应较为理想;反之,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就会加大。在这只“无形的手”的操纵下,用人单位会招收到自己需要的大学生,而真正有能力的大学生,最终是不会被埋没的。

  不出校园的“突围”考验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许靖对记者说,现在大学校园内明显存在“求知派”和“求职派”的区别,即一部分学生一心钻研本专业,不参加社会活动;一部分学生专业成绩一般,却在高校中的各种场合出头露面。眼下的就业竞争,好像是这两派的“角逐”。

  用人单位往往十分挑剔,他们既要求成绩又看重能力,而这样的“人选”大多属于高校下属主要社会组织的学生干部,且早就被校方以“保送研究生”或者其他优厚条件留校工作了。

  中国人民大学的孟庆峰,在校期间不仅担任社团联合会的学生干部,而且因为读日语专业,每年暑假都可以被交流活动选中,赴日本访问。

  2008年就业季节刚开始,就有外资企业要与他签约,可他坚持报考国家公务员。他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任何企业的发展前景都是未知数,而国家公务员相对稳定。

  他坦言,面对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保送”和“考研”对自己而言都有诱惑力。可一想几年之后仍然要面对就业,就放弃了继续深造的念头。

  应届大学毕业生焦旭锋决定,毕业之后去西部工作,他把这一选择看做是“突围”的最佳路径。他认为,前往那些需要自己、且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去奋斗,没有什么不好。其实,年轻人是棋子也是金子,能不能发光,在哪儿发光,全看自己的。

  大学生需改变就业观

  焦旭锋的同寝室同学丁磊,近来有一件事令他后悔。

  在一家中直单位的面试过程中,主考官问他是否愿意去青海的分支机构工作,丁磊当时连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不想去。”结束面试时,他看到主考官在他的简历上画了一个“X”。让他向往已久的这家中直单位与他擦肩而过!

  最近,腾讯网发起对大学生求职预期的调查,在2万多条回复中,本科大学生大多对自己未来月薪的期望是1000元至2000元。在“说起今年找工作,我的感受”这一项调查中,“难”“烦”“不逢时”“无奈”等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

  哈尔滨一家窗饰制造有限公司经理王虹对记者说,为了吸引大学生,公司开出了许多优惠条件,包括按法律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种保险,还有落户口、免费食宿、购房由公司担保免交首付、安排子女上学等。

  王虹表示,企业发展确实需要人才,我们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大学生来实习,希望能够招到更多优秀的大学生。

  (据新华社哈尔滨12月4日电/记者曹霁阳、刘景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