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检察院门口的一棵树

  将近20年前我是一个懵懂小伙子,法律知识几乎从未接触,不知检察院为何物。那时我大学毕业,被人事局分配到检察院工作。我背着一个破挎包,满街询问,要去报到,被问的人大多一脸茫然,没听说过这么一个机构。

  后来总算找到地方,是一个四层破楼,我算是正式告别15年的学生生涯,变成了一个工作人员。当时检察机关远没有现在的声威,社会上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在系统内部这一职业也不被看好,在我工作后不久,单位就有一些人陆续调出,有的进了企业,有的去了其他局委。我当时想,在哪儿工作都一样,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开始从头学习法律知识,通过学习宪法和刑法,我才逐渐了解检察院的职能。

  那时候我们单位门口的路面还没有硬化,天气干燥的时候,尘土飞扬。当时我们几个年轻人就想:栽棵树吧,可以吸点灰尘,天热时还可以遮阴。正好赶上别的单位栽树,我们就去要了一棵法桐,说是树苗,其实也就是一根棍,因为树枝已经截去,只剩树干,树根干干巴巴,看起来半死不活。我们也不确信一定能种活,纯粹出于一时热情,就在门口刨了一个坑,浇了半桶水,栽上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有一天我经过门口,一抬头,看到树干上竟发出了嫩芽,我当时实在惊奇,感叹这个植物生命力强,半死不活地往地里一插,居然就活了。我立即叫来当初种树的几个同伴,大家也都很兴奋,慌忙提水浇灌。其中一个掏出小刀还要在树干上刻字留念,被大家拦下了。

  日复一日,树芽逐渐铺展开来,小枝也往外伸展,越来越像一棵树了。那时我们几个年轻人都在单位住宿舍,饭后没事,经常去看望那棵树,好像一个朋友一样,看着它茁壮成长,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几年,检察机关通过办理大要案,逐渐在社会上树立了威信,群众到检察机关要求伸张正义的就多了。有时候我们看到有群众背一个鸣冤叫屈的牌子,到了检察院门口,把牌子挂在树上。常有群众在门口逡巡,无法入内,便在那棵树下聚堆议论。

  不记得哪一年,我们在门口又建了两间房子,作为控申接待室,那棵树正好就在接待室门口,而且已经有了不小的树冠,能遮一片阴了。我看到一些上访的群众靠树席地啃着干粮,有的甚至晚上就睡在树下。

  随后,一些群众冤屈得到伸张,敲锣打鼓来到树下,把锦旗挂在树干上。

  这棵树枝繁叶茂的时候,树身上出现了一些疤。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包打官司的讼棍职业。有些讼棍就在那棵树上贴上一层又一层的小广告,一方面误导欺骗案件当事人,另一方面损毁政法机关的威望。给那棵树抹黑,事实上也是给国家法律抹黑。小广告问题一直存在,政法干警与群众沟通不畅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接待室内的电扇已经换成空调,而一些控告申诉人夏天时只能站在门口的树下等待,有的带着一把芭蕉扇,站累了,就把扇子垫在屁股底下休息。

  后来我外出学习、进修、出国留学、到省检察院帮助工作,常年不在单位。在外地常常想起单位的一些事情,也常常想起那棵树。它和我们的检察院一起成长,它经历了多少人情冷暖、世事沉浮啊。

  再后来我调到了别的检察院,几年没有回原单位。这些年国家的法治进程很快,各种法律法规逐渐完善起来,共和国的法律框架已基本形成。与此同时,社会上的法律意识也普遍增强,普通群众也都了解检察院的职能,知道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近我回到原单位,看到那棵树又长高了许多,有一抱粗了,粗壮的树枝越过接待室,一直伸展到院子里。我特意跑到树前,心中有一种世事沧桑的感慨。令我惊奇的是,树干上干干净净,完全没有了小广告的痕迹。再仔细留意,树下的上访户不见了,原来接待室内备了桌椅,桌子上备有水瓶水杯,来访者坐在那里与工作人员平等交流,工作人员脸上一直带着微笑。

  我站在树下,心中起伏不平。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发出朗朗笑声。一棵树虽小,它折射了中国20年法治建设的进程。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