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习和弘扬“鱼片”精神

  31岁的株洲炎陵县扶贫助学的义工刘朝华倒在了资助贫困生的路上,各地的网友、车友不远千里来炎陵与他告别,数以万计的网民通过各种方式追忆悼念,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了其助学事迹,中央领导也作出重要批示,他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颂。许多人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他的网名叫“鱼片”。

  一个青年的意外离世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人的高度关注?是因为“鱼片”在平凡中见证了不平凡!一个义工的无私助学为什么会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强烈反响?是因为“鱼片”在平凡的助学行动中诠释了伟大!体现出来的正是无比崇高、感人至深的“鱼片”精神。

  首先,扶贫助学,大爱无私,是“鱼片”精神的精神内核。自古以来,爱,始终是人类的一种伟大情怀。“鱼片”对学生充满了诚挚的爱。从2003年起,刘朝华开始了自觉的扶贫助学行动。当年,他就对炎陵县15个乡镇的58名特困生进行了摸底走访。他有一本厚厚的贫困生手册,上面详细记载着每个学生的家庭贫困原因及本人学习情况、需要捐助的标准、家访记录,还自己制定了受捐助对象甄别、约束条款。每到双休日,他便跋山涉水,逐家登门,伸出援助之手。“鱼片”对学生充满了无私的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几年来,刘朝华几乎牺牲了所有双休日,走访了炎陵县几乎所有的穷乡僻壤,帮助了一位又一位面临失学的贫困学生,默默无声地为了边远山区的穷孩子们奔波着。

  其次,不怕困难,勇于担当,是“鱼片”精神的精神特质。一个民族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而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让所有的人接受教育是有识之士的终生追求。古代有武训乞讨办学,终成千古佳话;今天有“鱼片”扶贫助学,遂成时代楷模。“鱼片”禀承了湖南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用菲薄的收入和过人的智慧自觉担当起了扶贫助学这一伟大事业。“鱼片”助学不怕危险,不怕牺牲。“鱼片”助学善用网络,借力众人。当他认识到,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没办法资助众多的贫困学生,于是决定利用网络组建一个助学团队,让更多的人来播洒这份爱心。

  再次,默默无闻,乐于奉献,是“鱼片“精神的精神境界。”鱼片“在网络日记里写道:取名“鱼片”,是因为鱼片本身就是一个很卑微的名字。我只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小人物。可鱼片又是乐观的,能在人们口中慢嚼,细细品味鱼中的细腻、甜美,就体现了鱼片的价值。“鱼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助学从不声张,每一次助学都是默默地进行,从不留姓名,从不对任何人炫耀,也不向单位邀功请赏,只是将自己所见所闻悄悄记在网上,以至很多同事和朋友不知道他在做义工,甚至在相当长时期内连自己的母亲也不很知情,他的许多感人的助学事迹还不为人知。助学不求回报。他曾在网上日记中说:“义工”是个很神圣的词语,一个“义”字,表示了所有的工作不要求任何回报,也不会有任何目的。他在网络日记中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面对任何工作,累点,吃点亏都没关系,人的价值就应该在被人需要中体现。”这是“鱼片”扶贫助学的不竭动力,也是“鱼片”崇高境界的生动写照。

  扶贫助学是一项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助学义工更是一项给贫困学生带来光明、送去温暖、点燃希望的光荣工作,“鱼片”精神的全部价值就在于此。有位网友留言:“‘鱼片’已超越生死界限。身躯倒下,灵魂却永远飘飞在我们心里,飘飞在山水之间,‘鱼片’不朽!”——“鱼片”精神将激励青年学子发奋学习,增长才干,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将促使人们继承“鱼片”未竟的助学事业,更加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更多地加入到助学队伍之中。让我们学习和弘扬“鱼片”精神,使助学爱心得到进一步播洒,使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普照的教育之光!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