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沐浴在均衡教育的阳光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09:53  常州日报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承载着人们越来越高的期望值:薄弱地区的学生希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不同个性学生希望找到适合发展的学校;所有家长希望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社会认可,就业成功……满足人们各种合理需求,使教育更均衡、更优质、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办人民满意教育、“教育惠民”的重要体现。多年来,常州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千方百计、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了品牌,赢得了声誉。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校校均衡、生生平等,这是常州教育追求的目标和境界,“春晖工程”、“金边工程”、“蓝天工程”等举措的实施,使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常州教育均衡已走在全省前列。

  地区均衡

  故事一:11月21日一早,市教育局电教馆派出的培训人员就赶往溧阳燕山中学,为当地20多所薄弱学校即“春晖工程项目学校”的50多位老师,送去“资源及网络平台应用通识培训”。老师们很珍惜这次专家授课的机会,认真听讲做笔记。永和小学王老师说:“听专家上课,很有收获,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上兴小学的黄老师说:“学校虽然配了电脑,人机比达到2:1,但使用率并不高,这次学会了,今后就可以带着老师们上机了。”最近一个月,电教馆培训部工作人员马不停蹄跑了六个辖市(区),为各项目学校的数百名老师送去面对面的服务。

  山区和平原的不同,不仅在海拔高度,更在资源;城市与农村的不同,不仅在距离,更在观念。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是天然的,而缩短这种差距,则在人为。

  “九五”以来,我市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对所有乡镇进行教育布局调整,实施资源整合、撤校改薄、队伍配备等标准化建设,平均每个乡镇投入2000万元以上。包括偏远山区在内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我市开始推进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全面启动农村中小学理化生史地实验设备、体育、艺术教育器材、图书资料等“四项配套工程”,仅2007年辖市(区)共投入配套经费1亿多元。

  硬件的改善相对容易见效,软件的提升工程量更大。我市针对农村薄弱学校软件提升的“春晖工程”开始于2005年,早于全省统一部署一年多。相对薄弱的100所农村学校均被纳入“春晖工程项目学校”。

  据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仅春晖工程一项,我市近年就投入数百万元,各学科精品课的示范,丰富实用的资源包的提供,为边远农村学校的老师提供了很大方便,他们一开始几乎只需要依样画葫芦,就可以马上见效,此后再一步步提高,从增强意识开始,到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校校均衡

  故事二:市民李先生的教子之道与众不同,他的儿子在省常中属于“优中之优”,但小学和初中却是在并不被人“高看”的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度过的。孩子上小学和小升初时,按照当时情况完全可以进重点热门学校,但这位毕业于南大的父亲,始终不认同择校。回首这些年孩子的成长之路,他愈加坚信自己的观点:其一,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是学习的内因,学校好坏是外因;其二,在基础教育相当发达的常州,普通学校并不“普通”,教学质量与重点学校相差不大。事实证明,李先生的观点确有道理,去年他的孩子从普通中学毕业,以655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省常中。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同在市区的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择校热持续升温。多年来,市教育行政部门启动“金边工程”,努力促使各校均衡发展。

  2002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均衡发展战略、内涵发展战略、主动发展战略,全市城乡累计投入普通中小学基本建设资金达20多亿元,实现了三个100%:即100%的小学学龄儿童得以入学读书、100%的乡镇成为省或市教育现代化乡镇、100%的中小学实现“校校通”。100%的乡镇和99%的直属中小学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

  为了让各校教学水平同步提高,我市广泛开展同城教研活动,以及“赛课”、“会课”活动。教育界人士分析:“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学校,实际上汇聚了许多富有经验的好教师。之所以各校看上去还有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生源结构不同,而不是教师水平的差异。”

  生生均衡

  故事三:彭俊超、彭超琴兄妹俩是来自溧阳农村的两个“苦孩子”,父亲老实巴交,靠种地为生,母亲因家贫已离家出走多年。这两个聋哑兄妹被热心人送到常州市聋哑学校就读,父亲连伙食费都付不起,兄妹俩时时面临失学的危险。学校免除了包括学费、杂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在内的一切费用,使他们得以安心学习,现在他们分别在该校八年级和四年级就读。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学习权利,生生平等。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坚守这一原则,通过各种办法维护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益。

  2002年,市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为低保对象子女就学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不让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2003年,我市全面启动实施“蓝天计划”,着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到2007年,全市10.4万名流动儿童少年100%由教育部门安排接受义务教育,同时不断提高公办学校的吸纳力度,目前已有78%以上的外来工子女被吸纳进公办学校就读。常教宣 钱月航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