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往事悠悠 天津的那些楼&"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13:30  青年时讯

  带“楼”字的天津老地名很为多见,如“小白楼”、“佟楼”、“望海楼”等,都有着深远的历史,静静地等着后人去追忆和怀旧……

  "小白楼"的传说

  关于“小白楼”地区得名的由来,起码有四种传说。第一种是清代招商局总办徐润的祠堂所在地,该祠堂坐落在开封道与大沽路交口的北面,是白色的中式两层楼房,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石狮,时人称为“小白楼”。

  第二种说法是在开封道近海河处西侧,有一座教堂,是白色楼房,俗称小白楼教堂,后衍化为地域名。

  第三种说法是英租界当局为在津的英国士兵修筑了一幢白色二层小楼,作为他们的娱乐处所,原址在大沽路和徐州道交会处鸿福饭庄对过,人称小白楼,后成为这一带地区的代称。

  第四种说法是十月革命后,一些白俄妓女来到天津,在这里开设一座妓院,因楼房门墙涂成白色,故俗称为小白楼。1900年前,小白楼附近还是一片荒地,自划归英租界后,逐渐发展起来,已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之一。

  四种传说中的白色楼房,均已湮没无闻,难以确考,但“小白楼”这个地名却遐迩闻名。

  "佟楼"和望海楼

  天津市区有两个“佟楼”——红桥区南部的“佟家楼”和河西区西北部的“佟楼”。前者是清康熙年间一位诗人为其爱妾赵艳建造,命名为艳雪楼,当地百姓称之为“佟家楼”。后者为清乾隆年间诗人童葵园所建,习称“童楼”,因与红桥佟家楼同音,后被写成“佟楼”。

  望海楼始建于明代,位于城外海河北岸,楼后有一座望海寺,俗称海河楼。登楼远眺,烟波浩淼,故名望海楼。

  咸丰十一年(1861年)法国强租其地,驻领事。同治八年(1869年),法国人拆除望海楼、望海寺,由法国天主教会建造“圣母得胜堂”,人们仍习称之为望海楼教堂。其实,这座教堂与原来的望海楼、望海寺并无关系,只是坐落在同一地点而已。

  百年佛照楼

  天津有一座佛照楼,清光绪十年(1884年)刊行的《津门杂记》中就提到过它,并且这座百年前的老建筑和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

  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和69回中,两次提到过天津的佛照楼。

  “恰好伯述因为畅怀往上海去了,许久并未来京,今年收的京版货不少,也要到上海去,于是约定同行。雇了长车,我在张家湾、河西务两处也并不耽搁,不过稍为查检查检便了。一直到了天津,仍在佛照楼住下。”“呕吐更甚。足足闹了一夜一天,方才略略宁静。及至船到了天津,我便起岸,搬到紫竹林佛照楼客栈里,拣了一间住房,安置好行李。歇息了一会,便带了述农给我的信,雇了一辆东洋车,到三岔河水师营去访文杏农。”

  在他的另一部小说《恨海》的第三回以及第六回中,也曾提到过主人公住宿佛照楼的情景。

  这里所说的佛照楼客栈,也叫佛照楼旅馆,在原法租界4号路(今哈尔滨道48号居民大院)。据《天津市和平区地名志》载,“佛照楼坐北向南,三间门面,长长院子,砖木结构二层转圈楼房,院中有封闭式带天窗的罩棚,有20多间客房。门前上方悬挂刘萝扬书写的佛照楼旅馆金字招牌。”

  另据吴趼人《恨海》,“佛照楼客栈是广东人所开,十分宽大。凡是富商显宦,路过天津,都向那里投止。广东人自不消说,除了他家,再也不向别家歇宿的了。”

  佛照楼与许多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

  据史载,1894年6月,孙中山从上海乘船北上来津,在法租界紫竹林码头登岸,下榻地点便是佛照楼。1919年3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毛泽东,来津送别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时,也曾到此驻留。

  1929年1月10日,周恩来、刘少奇、陈潭秋、郭宗鉴、韩连会、张兆丰等人,在佛照楼旅馆二楼召开了顺直省委首次常委会,从此,我党在北方有了一个健全的领导机构,为在北方展开革命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津门李公楼

  李公楼位于河东区西北部,地处河东区石墙子大街和新开路之间,有前、中、后三条街。与它毗邻,有李家台、郭庄子、李地大街、凤林村、复兴庄等,在河东一带多以“庄”、“村”为地名,独有这一“楼”不同寻常。

  据传,清道光年间,海河东岸今卷烟厂附近,盐坨地劳工聚集于此渐渐成村,开始有人家落户。那时叫李公楼村,又名太平村。最初在今六纬路、十经路一带,立有牌坊“李公楼”。清末,有不少开买卖的、混洋行的、干海关的富人选此落户,出现了一些青堂瓦舍的四合院。赋闲京官马亮彩在中街修建了“官立胡同”。

  到了20世纪40年代,李公楼的名气大振,连当时天津有名的大买办高渤海也在这修了两条南北相对的“贵德闾”。“四大家族”的孔祥熙还曾当过设在李公楼中街的“私立模范小学校”(后改为中街小学,1997年拆除)的校董。

  这中街赶上过年可热闹了,卖年货的、卖小玩艺儿的、摇彩的、算卦的、卖艺的,夹杂有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商家店铺都悬灯结彩,有的门脸油漆一新。宽不到两丈的小街,往来人群非常拥挤,自行车、人力车走起来很不方便。虽说市声嘈杂,却也充满了地域民俗风情。

  1903年建成的李公楼后街,位于李公楼北侧,东起新开路,西至李家台大街,长277米,宽4米。初名后台,与李公楼前街、中街并列。1920年才定名叫后街,那时的第四区警察局,刑事队也曾设在李公楼后街,店铺比较少。

  后来的李公楼中街已更名华昌大街,往东延伸至红星路,西端又于1988年建成李公楼立交桥衔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