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寨文化戳破主流圈子外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15:05  大河网-河南商报

  从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今“山寨相机”、“山寨电影”、“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版的春晚”等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形成了独有的“山寨文化”。(12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

  “山寨”是2008年的一个标签。所谓山寨,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这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迅速波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山寨现象是否侵犯知识产权姑且不论。但看这些山寨产品,就可以发现都是缺少“内核”——容易为民间复制,复制品比被复制品还质优价廉。以山寨手机为例,有的山寨机要比被模仿者在待机时间、样式设计、使用功能等方面还要好;而很多时候,一些名牌产品就是这些山寨厂生产的。这样,在没有不可复制的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山寨厂就可以利用很容易掌握的技术制造同样或超过被模仿者的产品。

  山寨春晚、山寨电影、山寨明星等亦如此。当用来录制一台晚会的设备和技术不再为电视台、专业人士独有时,一台山寨版的春晚,一部山寨版的电影,就可以出自草根之手。无论是山寨明星,还是山寨春晚、电影,之所以被模仿仍在于被模仿者没不可复制的内核。事实也即如此,一些晚会、明星原本就是包装出来的。而一旦拥有包装技术,草根亦能如法炮制,山寨版由此而生。

  恶搞是挖心窝子,山寨是挠胳肢窝。面对主流圈子、精英作品,恶搞是用一种尖刻的方式,直指对方软肋,这就是面对胡戈的恶搞,陈凯歌激烈反应的原因所在。而山寨则是相反,当它看到主流圈子或精英作品的软肋时,不是用刺痛的方式,而是利用普及的技术(比如手机、网络、摄像等技术)重新制造一个山寨产品与之抗衡,尽管没有被模仿者知名,但山寨产品仍可以靠质量上乘、价格低廉赢得公众喜欢,抢占主流圈子的江山。

  山寨文化其实是一种消解主流的文化,是草民对垒精英的文化。无论是被“山寨”的产品,还是被“山寨”的艺人,他(它)们没有自身不具复制性的内核,他们的名气只是被包装出来的、“烘”出来的,无论是名牌,还是明星,当包装的技术和手段为大众掌握,不再仅局限在主流圈子、精英人士手里时,被民间消解、被“山寨”,就成为必然。这是山寨文化从IT行业,迅速波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成为草根文化勃起的一个代名词的根本原因所在。

  ■王攀(商报评论员)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