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慈善超市,能否多“热乎”几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15:55  新安晚报

  

慈善超市,能否多“热乎”几回?

  本报讯时值年末,合肥市一些困难群众开始想着“领票”,然后到慈善超市去领取救助物品。那么,慈善超市已经准备好了吗?曾经一度遭遇经营尴尬的慈善超市,现在生存情况如何?记者昨天进行了采访。

  ■探访

  超市内冷冷清清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省城濉溪路板桥路段的合肥市慈善超市,这是合肥市第一家慈善超市,于2004年底建成使用,也是合肥市工作开展相对较好的慈善超市。但是,记者走进超市内看到,与超市外的车水马龙相比,超市内显得太冷清。房间里堆着一排排的衣物,以及一个个装着捐助物的箱子,但很多货架都是空荡荡的,而且除了管理人员,十多分钟内没有一个顾客,与其说是超市,不如说是一个慈善仓库。

  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慈善超市平时接收社会各界的捐助物品,“主要是以衣物为主”,等物品达到一定数量,就向困难群体发放。不过,虽然名为超市,但实际上并不进行物品的交易,因此平时也几乎没有人“光顾”。

  ■尴尬

  一年只“热”几回

  除了位于濉溪路的慈善超市,合肥市目前还有西园、五里墩、井岗镇等好几处慈善超市。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一些超市也在为年末的救助物品发放做准备。而合肥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向市政府上报了今年的救助计划,目前还在审批阶段,审批下来后,就可以着手实施。

  据了解,这些慈善超市平时除了存放捐助物品外,几乎不“营业”,而且,有的慈善超市就设在政府办公的大楼里,也不利于寻常市民发现。合肥市民政局的有关负责人说,合肥市的慈善超市实际上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既是慈善超市,又是社会捐赠物品接收站。平时慈善超市主要接收社会捐赠,“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慈善超市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与普通超市相比,慈善超市每年只“热乎”几回,一般情况下,都是冷冷清清。

  ■出路

  慈善超市如何“正名”

  市民周祥是今年从上海回到合肥的。他告诉记者,在上海,也有这样的慈善超市,但是很多市民都知道。“超市里都有现金交易,有的物品较贵,是给愿意奉献爱心的市民购买的,有的物品非常便宜,是给困难群众购买的。”这样,通过市场交易,普通市民可以随时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很多人愿意到慈善超市购买物品,只是多了一点钱,却同时做了慈善事业。”据了解,在国外,慈善超市还有很多市场化的办法,比如市民捐赠可享受免税、超市“前店后厂”经营等,这些都盘活了慈善事业,让超市有造血能力。

  对于这些市场化的办法,合肥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也在考虑,但目前无实质性措施。省社科院法学所民商法研究室主任吴兴国告诉记者,如果慈善超市只是一个发放物品的救助站,就难免出现救助单一、慈善来源不稳定的问题,“市场化是一个方向,如果科学有效地实施,能解决目前慈善捐赠数量不多的问题。”不过,吴兴国也表示,在进行市场化的同时,也要有制度保障,保证慈善捐助品送到需要的困难群体手上。

  (本报记者 项磊 文/图)

  虽处闹市,但慈善超市却冷清无比。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