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盯梢”式管理在大学施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6日04: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专论

  湖北大学有一个班级实行同学抽签暗中监督他人的做法,据悉收到好的效果,“班上开小差的少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提前到教室自习的人大大增加了”。

  这些效果是真是假呢,还不知道。我不能说这样的效果不可能实现,相反,这样的效果是可能的,太可能了。但是,这个班级里的人,自在自如的心境是否还存在呢,我可以肯定,一定是不存在了。

  据报道,湖北大学这个班级的做法,被称为“小天使计划”,每月抽签一次,决定谁给谁当秘密“天使”。班主任说,“如果每位同学发现有位小天使在关注他们,会更认真学习”。

  把一个相互盯梢的做法称为“小天使计划”,不只弱化了盯梢的阴冷色彩,而且制造了一点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气氛。然而,盯梢就是盯梢,不知道有几个人乐于进行这种扮演天使的行动,有几个人会因为当了“小天使”并被另一个“小天使”盯着而感到好玩。

  这种把相互盯梢变成生活内容的做法,不要说发生在大学,就是发生在一所幼儿园,都会令人感到恶心,虽然幼儿园的孩子更加方便于称为“小天使”。相互盯梢,相互控制,相互恐惧,相互提防,是没有疑义的邪恶,并不因为改称为“暗暗关注”就变得圣洁。相互防范,不是天使要做的,这是撒旦之行。

  没有人愿意生活在紧张之中,而相互盯梢则把紧张感强加给人的生活。对管理者而言,向人的日常生活注入紧张感,使人芒刺在背,使人相互并自我设防,大概是形成秩序的有效办法。然而,对生活在这种秩序中的人来说,生活不再自如,心境不再自由,每个人都需要包裹自己,对自己的精神施加压力,这种负累与窒息不是任何“好效果”可以交换的。

  每个人都处在捆绑式的相互盯梢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暗中盯梢的对象,同时也被人盯梢,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平等。每个人都去做一点恶,同时每个人都去受一点害,这样的平等可能削减人的负疚感和受害感,但就人格发展的方向而言,是走向施虐受虐关系。

  学校可以说是特殊的社区。今天,哪怕在一般社区或者社会组织里,要推行这种相互盯梢的行动,都很难想象。奇怪的是,这样的事情竟然会在大学里顺利推行。大学不是自由和独立的堡垒吗,大学不是向来都有相对于社会的精神骄傲吗,怎么会在大学还有认为相互盯梢可以“加强友谊和互动”的教师,怎么会有让这种做法顺利推行的学生?

  当然,相互盯梢的推行,学生不能承担主要责任,因为他们不会愿意自己生活在紧张之中。是谁主使了这样的荒谬行为,主持秩序的班长,还是表示赞赏的班主任?不管怎样,班主任,也就是大学教师无可推脱地要承担主要责任。不过,被施行盯梢式管理的学生并非完全无辜,对这种小型化的专制管理,你并非不可以反对,并非只有无可奈何地接受,因为你是大学生,不仅有自主行为的能力,而且应当有精神独立的坚守,而且你能够几乎毫无损失地去反对。

  大学的精神,真的荡然无存了吗?从相互盯梢的管理得以实施,我简直要说,所谓“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如果还有零星的存在,它在大学里的分布恐怕也不比在别的地方多。哪怕我已经知道大学不再是“精神贵族”的园地,仍然会为盯梢式管理的施行而对大学加深一层失望。

  (刘洪波 知名杂文家)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