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砸钱热”中的冷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7日04:30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未来两年,中央将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

  未来两年,我省将出手1.5万亿元力保经济发展。

  应对金融危机,从中央到地方,重拳频频,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如何用好巨额投资?它会不会成为低水平重复建设?会不会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滚烫的“砸钱热”中,各级部门能否保持足够的清醒?

  应对之计也是长远之策

  年末,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为解燃眉之急,国家迅速出台保增长的10项措施。

  分析“国十条”,中央资金的投向非常明确。从安居工程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交通建设到医疗教育,从生态环境到结构调整,从灾后重建到居民收入,从增值税转型到金融支持,既夯实“硬件”基础,也关注“软件”提升;既针对当前困难,又为今后发展积蓄后劲;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又与民生、和谐社会构建息息相关。

  可见,中央政策的出发点不仅仅是砸钱、不仅仅是权宜之计,更是打基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具体到地方,在资金使用和投向上,应充分领会中央意图,落实中央部署,让每一笔投资充分发挥带动效益,让每一笔投资成长为优质资产,实现解近忧与谋长远的统一。

  切实把民生和农业放在突出位置

  “国十条”凸显两大主题,民生和农业。

  国家意在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人民生活、提升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但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百姓的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实际问题,解决了后顾之忧,百姓才敢大胆消费。

  国家还意在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启动农村市场。同样,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的难题,才能搭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

  因此,不能把新一轮投资简单理解为纯粹的市场刺激,它必须体现民本导向,切实把解决民生、农业领域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实实在在办成一批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大事、实事,让百姓直接从中受益,让广袤田野释放澎湃活力。

  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

  当前,财政政策已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已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积极”、“适度宽松”,这些近年来少见字眼的再度出现意味着,我国将再度加大财政支出,市场上的资金流量将大大增加。

  投资热,头脑不能热。回顾历史,我国经济的每一次过热,很大程度源于投资冲动。有地方热衷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地方盲目大干快上、低水平重复建设。于是,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严峻问题随之而来。

  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新一轮投资当不走弯路,避免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避免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

  扩大投资也是优化结构的机遇。现实表明,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的基本是“大路货”。实践也证明,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是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因而,投资项目的选择要重起点、重市场、重生态、重环保、重质量,保证百姓的每一分血汗钱都用在刀刃上,保证资金安全,加强项目监管,经得起历史和时代的检验。

  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带增长

  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

  实现以投资带消费的目标,一方面要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使经济增长始终具有强劲活力和内在动力,一方面也要避免一些不良倾向。比如,全面开花、不分主次,一味撒“胡椒面”。

  遵循“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思路,避免投资成为行业内消费,而没有直接带动百姓消费。唯有真正启动百姓消费,才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保持发展后劲。(记者 周芳)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