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牵一“税”而动全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7日06:48  钱江晚报

  昨天,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方案,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到1元、柴油0.8元。方案将于下月1日实施。

  ■马龙生

  在因“协调利益”、“推出时机”等种种理由被拖延几十年后,燃油税终于在国际油价大跌的背景下,揭开了并不神秘的面纱。这个方案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预期,总体思路值得肯定。比如,以“用油多,上路多,收费就多”来统筹养路费等相关费用,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充分考虑了小排量汽车使用者的利益,间接推动了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比如,燃油税“从量征收”的方式,计算起来比较简单,“量”也是一个相对透明的概念。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燃油税的推出,决不仅仅是一项“独立税”那么简单,与之相关的费用,与燃油税相关的延伸领域还有很多。牵一“税”而动全身,因此,这个方案也必须要以“全身”的视角来彰显价值。

  首先,从量征收固然不错,但是也应该考虑把计算依据的“量”公之于众。按照专家的解释,从量征收是指通过现有养路费总量和全社会耗油量计算出每升油应该征收的燃油税税额。算法固然简单,但现有养路费总量、全社会耗油量又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其统计方法是否科学、数据来源是否可信,同样也应该交给民众来审视,而不应该是少数人说了算。

  其二,要考虑公众的心理因素。单价1元的税费是高还是低?网上调查多数人认为偏高。但从人们的争论中也不难看出,由于这个税费标准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尚没到具体体验的时候,“偏高”主要还是一种心理感受。而形成这样的心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国际市场油价大跌而国内不降,人们总觉得“在油价上吃了亏,又加上了燃油税”,有意无意忽略了省下的养路费。因此,从顺利推行燃油税来考虑,我认为与国际接轨的降低油价应该与开征燃油税同时进行,以消除公众的负面心理。而从长远来看,燃油定价方式的固定化、透明化,更应尽早落实到位。

  其三,非交通用油的补贴政策与补贴漏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农林渔业用油,边远地区的燃油发电等,不涉及养路费之类的费用,缴纳燃油税完全是替别人埋单。公益色彩较强的公交、出租车行业用油,也需要以政策性补贴来调整燃油税带来的负面效应。道理上如此,但是具体补法上却有很大弹性空间,因此方案应该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油价何必绑税改

  ■范大中

  这个随时可以推出实施的简化版方案为何非要与油价调整捆绑在一起,或说燃油税改革有何理由成为国内不降油价的借口。燃油税从量征收意味着这与油价调整根本就是路归路桥归桥不相干的两回事,将两者整合在一起,使问题非理性地复杂化,掩饰了油价虚高。

  惟一支持这两项不同的改革捆绑进行的理由是方案中第二条第二款所提到的“价内征收”,但既然是从量征收,那么价内还是价外就没有意义,在费、税等量转换的大原则之下,费改税不会增加车主负担,不过是交费方式的改变而已,不存在什么价内价外的本质区别。从量征收之下的“价内征收”其作用不过是营造一种假象,即消税费提高了但油价不提高,更迷幻的说法是,国家在油价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免掉了大家的养路费等6项车辆收费。但别忘了,现在的油价比房价更虚高得离谱与没道理,还有将近4元的降价空间!

  在燃油税改革方案公布之后就应即刻对油价作出调整,在多一天两大石油巨头就多收三亿元的情况下,哪怕多等一天都有合谋的嫌疑。

  “征税过高”所为何来

  ■王毅

  在发改委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征收意见稿”全文中已经说了,此次征收燃油税的方案,是建立在油价不涨的基础之上的。那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几个月前,当国际成品油价格逼近150美元/桶大关时,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就是如此,而几个月后,到本周四的时候,国际成品油价格已经跌至44美元/桶,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由于受到滞后的定价机制的束缚,还是保持着现有的价位。这意味着在国际成品油价格暴跌了100美元之后,国内成品油定价依然没有改变。

  尽管发改委在“征求意见稿”中称,国内现行油价实行最高限价的办法,但这一说法还是显得过于笼统与模糊,因为最高限价只是限定了最高油价的边际,却并没有明确国内成品油价格该如何随着国际成品油价格进行浮动。显然,正是这个问题的不明确,导致了绝大部分的网友认为“征税过高”。

  “征集意见” 要有下文

  ■吴应海

  将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公之于众,公开征集意见,相信各种声音会蜂拥而至。但要让意见征集不是走过场,就不能在意见征集后就草草收兵,甚至杳无音信,不了了之。譬如新医改方案的征集活动,发改委发布数据称,截至11月14日16时,通过网络、传真、信件等方式共收到各类反馈意见35260条。但发改委除了将建议人群的行业比、年龄比等无关紧要的情况予以公开,并称超过90%的群众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外,对公众都提了哪些意见、准备采用哪些建议等关键性问题却一字不提。

  因此,有必要给政府部门的“公开征集意见”定个规矩,明确规定,对于征集上来的公众意见,一要限时进行整理、分析,将公众关注的焦点、正反方面的意见等核心内容公之于众;二要将处理意见的流程公开,哪一种声音获得了采纳,哪一种建议被否决,包括理由,都要毫无保留的对公众进行告知。只有这样,“公开征集意见”才不至于沦为一种“作秀”,民意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积极性才不至于受到挫伤。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