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本政府的价值理念与民生实践探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7日10:48  常州日报

  民生,民之生计,国之大事。在改善民生中推进社会建设,事关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要务,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树立民本理念、建设民本政府的重要使命。

  服务型政府的民本价值理念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府的工作重心和治理目标必须顺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服务型政府”的提出,要求各级政府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更新管理理念,在加快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改革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自身的改革,把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摆上重要位置。

  从经济主导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在政府治理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应当从市场中的利益主体自觉转变为公共服务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又好又快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总体上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人民群众的民生要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凸现。因此,必须顺应经济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到政府治理的重要位置,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民本政府就是要以改善民生的实际举措进一步增强改革发展的协调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切实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矛盾,使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整体显著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着力改善民生,就是要进一步自觉地承担起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政府责任,使发展的成效最终体现为民生的改善和人民的幸福,打造一个人民满意的民本政府,并由此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城市社会治理的民生优先导向

  作为直接面对市民群众的政治实体,城市政府应该在城市社会治理中,率先贯彻服务型政府的民本价值理念,积极落实民生优先的发展导向,在施政理念上从“经济本位”向“民生本位”回归,确立“解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的观念,树立“为民办实事”的政绩“标杆”。

  坚持民生优先,要求城市政府的政绩标准从注重发展实绩向注重百姓感受转变,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终极标准。发展仍然是当前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政府公信力和美誉度的提升,只有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坚持民生优先,要求城市政府的政策导向从追求GDP向追求GNP转变,把提高国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GNP的政策导向作用,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

  坚持民生优先,要求城市政府的治理重心从追求经济增长向追求协调发展转变,积极探索以改善民生倒逼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的现实途径。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辩证关系,纠正那种把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思想和做法,通过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使改善民生成为推动经济繁荣的基础动力。

  常州市作为苏南板块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努力改变单纯追求GDP的片面做法,较早地树立起“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围绕民生抓发展,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的经常性评价机制,把民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调整充实关乎“民生民本”的考核指标,并坚持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使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和选拔任用紧密结合。

  改善民生实践中的社会共建共享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和民生责任,并不是回到政府包办一切的老路上去。民生改善的过程,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体社会成员共建共享的过程。

  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主创造活力。改善民生最深厚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发展民生,首先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蕴藏的创业创新创优的热情,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动力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常州,年产值百亿元的大企业不多,规模很大的外资企业也不多,是民营企业支撑了常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创业创新创优促进了民生的大改善,常州市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繁荣活跃的景象,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8亿元,在江苏与苏州、南通并列第一位。

  形成改善民生的多元共建格局。在日益广泛的社会民生实践中,政府、市场、公民和社会组织是三个方面的主体力量。虽然三者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及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在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中形成多元共建的合力。常州市委、市政府在发展民生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广大企业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各界参与服务民生的公益活动。2004年,常州市出台《常州企业社会责任》标准,2006年设立企业社会责任奖,2007年全市慈善基金规模达14亿元,位居江苏第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慈善常州”模式,13名企业家获“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奖”。

  建立完善民生发展的共享机制。当前民生问题的形成,既有发展观念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保障和发展民生,要深入寻求体制机制上的有力支撑,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加快形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常州市在改善民生的实践中,着重探索建立以下五个方面的共享机制:有效的扩大就业机制;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全面的社会保障机制;可靠的利益安全机制。

  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