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进东南文化新名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7日10:53  常州日报

  早在2004年,就有人叫礼嘉影剧院经理王文浩出来主持修家谱。近年来,常州城乡修家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引领着长三角地区家谱文化的新浪潮。

  王文浩有点不踏实,钱从哪里来?过了两年,又有人请他出山,这一次他把心里话讲给了大儿子王凯听。王凯是一家知名企业的董事长,他说:“修家谱、修祠堂是一件好事,老板们凑凑,钱,不会是问题。我先表个态,先捐助10万元,作为你的启动资金。”老王自己也出1万元,心里有了底,就干起来吧。

  想来想去还是先修祠堂,造起来了,是个有形物件,就会促进大家的积极性。老王登高一呼先组织了一个热心人班子,有退休教师王子荣、孙才大、还有老村长王伟中等等,更请了著名古建专家孙五一、沈志平加盟。王文浩连开三次族人会议,捐助者众,一下子筹集到了47万元,会上也定下了要印400部家谱。

  礼嘉镇鱼池村的周陈王氏宗祠在武进东南乡是有名的,在明崇祯年间开始营建,以后几经扩建形成了占地面积217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还有一个500平方米广场的大型祠堂,堪称“常州之最”,至今已有380年的历史了。祠堂是经典的歇山式徽派建筑。据《周陈王氏宗谱》记载,周陈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脉的后裔,而王旦的父亲王祜(王晋公)曾是北宋初年的兵部侍郎。当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大文豪苏东坡收入《古文观止》的名篇“三槐堂铭”说的就是这件事。以后,王氏子孙不论迁徙何处,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北宋末年,战乱频仍,他们随北宋王朝南渡到了还算平安祥和的武进礼嘉。

  王文浩觉得肩头上的担子很重,常州和武进的文史专家指导他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历史原貌。

  2006年9月1日,王文浩带着他的团队开始了重修。为了收集旧原料,他经常到一些老建筑拆除工地上转,原来地上的罗砖很多全碎了,有人说扔了算了,他头一别,瞎说!这都是老东西,最值钱。让人一块罗砖一布袋装好,铺地时再一块块拼好,用上,不足部分的砖瓦都到苏州陆慕御窑采购。由于年代久远,宗祠外面的地面高于宗祠。修复时,王文浩他们想了个绝妙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不是拆了重建,而是用6只千斤顶,在每间屋的柱子下整体抬升68厘米,保持古建筑原貌。请了能工巧匠雕砖雕木,体现了浓郁的江南风格。

  现在,祠堂已经修成,老王站在门前,马头墙、粉墙黛瓦,砖雕门楼,飞檐重脊,在蓝天映衬下,好像在诉说着昨日的历史。王氏宗祠与礼嘉戏楼、孙觌纪念馆,一起成了武进东南文化新“名片”,参观者众。

  周逸敏/文梁菊芬/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