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产业:多晒晒咱家“宝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01:34  淄博新闻网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像孟姜女、牛郎织女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传说,有多少人能把它们与淄博联系起来?12月22日,由市邮票公司开发的淄博新名片——《淄博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银章》将正式发行。这是一个开始,越来越多的淄博人开发和利用淄博“宝贝”的开始。

  八大“非遗”都是宝

  应该说,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比较早。早在2006年,我市就已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非遗”普查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82项,几乎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16个类别中的所有内容。

  经过积极申报,目前已有孟姜女传说、聊斋俚曲、五音戏、蹴鞠、牛郎织女传说、周村烧饼手工制作技艺、周村芯子和阁子里芯子等8个项目入选第一、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郎织女传说等12个项目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淄博花灯等48个项目列入我市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文化局副局长宓传庆说,这些“非遗”项目都是咱淄博人的“宝贝”。做好“非遗”保护工作,不仅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给子孙留下一笔宝贵财富,也将成为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好保护是合理开发

  长久以来,“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项项古老的民间技艺,极有可能在下一秒钟伴随着老艺人的去世而烟消云散。

  据了解,我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发现了一些流传于民间的祖传治病药方和独特疗法,这些流传于民间的疗法,经过几代人的口耳相传,技艺方面有所改进,仍在为解除患者的伤痛发挥着良好作用,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让现代人受益匪浅。但如果我们再不对这些珍贵的“非遗”项目加以传承和保护,将会有许多“宝贝”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临淄的八仙戏,目前尚留曲谱、剧本、剧照存档,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手段,演唱技艺后继无人,致使这一古老而独特的地方剧种保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同样处在濒危状况的还有周村铜响乐器,据了解,在鲁东乐器厂破产后,能够较为完整保留周村铜响乐器传统制作工艺的只剩下一家小作坊。

  加强“非遗”保护任重而道远。无形的文化遗产要如何传承和开发,是相关专家和部门一直考虑的事情。

  “开设在周村大街的周村烧饼手工技艺展示厅,受到游客们的广泛好评。在他们的带动下,周村大街又涌现出一批民间手工制作技艺现场展示的新看点,为来自他乡异地的宾客们增添了观赏品尝的乐趣。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市文化局副局长宓传庆说。

  还有人以“非遗”做题材开发艺术品、纪念品,比如即将发行的《淄博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银章》。一些专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极具淄博特色的精美艺术品,可以让人非常直观地由实物联想到淄博的八大“非遗”,这也是“非遗”保存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专家认为,用物质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也许是目前能够采取的最好办法之一。

  多晒晒咱家“宝贝”

  采访中,热衷于开发“非遗”产品的人们把这类产品看作是一张地道的“城市名片”。它不仅仅是一件商品,它也承载了深厚的地方文化。“产业开发,多晒晒咱家‘宝贝’”,这是众多有识之士保护与传承“非遗”的共同呼声。

  淄博市邮票公司经理谢金伯说:“纳入国家‘非遗’名录的八大遗产在国内国际知名度都很高,但有多少人知道这些‘非遗’项目发源地的确在咱们淄博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这些‘宝贝’来提高淄博的知名度?我相信把这八大遗产集合在一起,它的影响足以让人们对淄博刮目相看。”

  其实,如何让淄博“宝贝”飞得更高更远,在我市邮票公司的产品开发规划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早在2003年,市邮票公司就已经开发出《聊斋彩银币》产品;2005年,当我市把蹴鞠这一濒危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列入重要议程时,市邮票公司适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蹴鞠彩银币》,使蹴鞠这一古老却又影响深远的竞技体育项目和文化形式得以继承和发扬。此后,市邮票公司又先后开发了《齐国刀币纯银仿品》和《姜太公大银盘》等产品,无一不与淄博的历史文化紧紧相依。

  (晚报记者 许莲)

许莲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