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构筑新农村建设的新跑道

  “往年,我们常为卖核桃出行难而发愁。今年,拉上核桃从家门口开上车只用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县城,节约了时间,赚了更多的钱,真是路通财到!”近日,笔者到临潼山区土桥乡玉川村采访,村民对便捷的交通发出由衷的夸赞,这仅仅是临潼区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临潼区委、区政府抢抓农村公路建设机遇,紧紧围绕“县乡路升等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两个中心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区公路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如今,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骨干,县乡公路为基础,农村公路为延伸”的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人便于行,货畅于流”的交通格局引领着临潼农民迈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政府主导创新机制

  科学规划、加大宣传、细化目标、出台优惠政策、强化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为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临潼区委、区政府不等不靠,积极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公路建设的新路子。

  该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激励机制,从政策上为农村公路建设摇旗呐喊。同时,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到各乡镇、街办和有关部门工作目标中进行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抓落实、出成效。各乡镇、街办也因地制宜,以优惠的政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为了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在不加重农民负担,又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修路积极性的前提下,临潼区确立了多渠道的筹资体制,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在省交通厅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15万元的基础上,按照街办每公里3万元;平原乡镇每公里4万元;山区乡镇每公里5万元的财政资金配套,这一政策的出台,鼓舞了全区群众参与通村公路建设的热情,2006至2007年,全区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累计完成通村水泥路511公里,完成资金投入1.53亿元,其中区财政配套资金达到二千万元,群众自筹资金达五千多万元。

  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分散、点多面广等特点,临潼区交通局就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探索工作。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均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一名分管副局长担任项目长,抽调工作经验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工程项目部,具体负责各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质量管理工作。各工程项目部与有关乡镇或施工单位签订质量责任书,明确了各自责任。加强工程建设的日常检查,加大了返工处罚力度,对违反施工工艺、原材料、建设程序的施工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对管理不到位的乡镇核减建设计划。同时,加强原材料管理,对于水泥、砂石等原材料,须经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合格方可使用,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清除出场,并对违规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的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要求各工程项目落实工程质量法人制和质量终身制、合同管理制,制定了工程质量制度和措施,保证了工程质量。

  今年8月初,在市交通局组织的全市农村公路质量大检查中,由临潼区交通局承建的南徐路改造工程取芯合格率达到96%,受到市交通局肯定和好评。8月13日,市交通局在南徐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村公路质量现场会,来自全市交通系统的领导及相关施工单位的负责人现场观摩了工程料场、水泥路面施工作业面及已完工的水泥路面。紧接着,省交通厅、交通部的有关部门多次对南徐路工程进行了实地检查,对工程质量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保证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的同时,临潼区提出超前的交通建设理念。从2005年开始,区交通局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县乡公路改造中,对穿越乡镇街道的路段全部实施了水泥路面改造,这一超前的建设交通理念,不仅提高了农村道路的建设标准,也极大推动了沿途乡镇的城镇化进程。如今,昔日狭窄拥挤的街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它宛若一条黑色的缎带,把沿线乡镇互相紧密相连,为城镇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养管并重确保安全畅通

  “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为了彻底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区交通局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为强化养护管理职能,落实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区县为主、分类养护、依法管理”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结合临潼实际,采取多项创新措施,全力推动全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区交通局对原公路管理站进行机构重组,成立了区农村公路管理站,具体负责全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养护计划编制和业务考核等工作;将原公路站从事养护工作的人员剥离分流,对相关的机械、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了区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养护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负责全区173公里县乡道路的养护,并向社会承接建设工程,走“以建促养”的新路子。通过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全区的路政管理和养护彻底分离,农村公路养护责任、资金得到落实,建立健全了县、乡、村养护体系,真正实现了有路必养的目标。

  今年,临潼区农村公路计划投资2.4亿元,计划完成县乡公路100公里,完成通村公路210公里。目前,各项工程进展迅速,已完成投资1.8亿元,占年计划的75%。全区随处可见紧张有序的农村公路施工场面。

  由于养护工作措施得力到位,使得养护质量和养护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养护路段和主要养护路段基本达到了路面平整,路肩整洁、边沟畅通、设施完好,县域内“断头路”现象、老路状况差的情况明显改善。

  畅通致富路群众得实惠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以前临潼区农民行路难的真实写照。当时,该区大多农村公路建于上世纪90年代,道路超期服役,损害较严重,通行能力差,根本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山区乡,道路依然以土路、砂石路为主。

  如今步入临潼,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交通,而交通最大的变化是农村公路。用百姓的话说:“路通了、道平了、收入多了、百姓乐了。”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百姓的心声,同时延伸到家门口的道路让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乡随路兴,民随路富。“村里的路原来是条土路,前年政府给修了砂石路,刚过了一年多,砂石路又修成了水泥路。现在,村里的核桃、石榴、粘化冬枣再也不愁卖了,咱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临潼区土桥乡玉川村村主任苏开营满脸喜悦地说。该村地处临潼东部山区,村里原来有条4公里多的土路,雨天根本无法出行,农民常常为核桃、石榴、粘化冬枣的外运犯难。2007年6月开始,经过近3个月的建设,一条由政府买单的耗资80余万元的水泥路通车了,村里的农产品直接运到市场,卖上了好价钱。看到交通便利,市场前景好,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热情高涨,荒山坡也被开垦出来种上了果树,杂果种植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其中粘化冬枣就增加了近50亩。

  “全区农村公路受益的乡镇、村组不胜枚举,像栎阳街办朝邑村的番茄制种、北田镇的秦薯、相桥街办的甜瓜以及斜口、土桥、穆寨等乡镇的石榴、核桃,都是在通村公路修通后壮大起来的。”临潼区交通局分管通村公路建设的副局长王国争就修路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如数家珍。

  目前,临潼区“一环、四纵、六横、一跨河”的农村公路网络逐步形成。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53公里,23个乡镇(办事处)全部通油路;285个行政村已全部贯通油路(水泥路)。据区交通局局长叶苦战介绍,临潼区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公路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架起了一座座桥梁。

  临潼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公路网络的形成,加速了农业产业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渭河沿岸蔬菜瓜果经济带、渭北以奶畜为主的畜牧产业区、景区以石榴为主的观光农业区和山塬林果生态农业区的产业结构初步成形。全区奶类年总产12.29万吨,奶牛存栏30370头,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三;蔬菜大棚7000栋,以石榴为主的杂果13万亩,其中石榴8万亩,番茄制种基地5000亩,居全国之首,特别是以银桥和骊山乳业为龙头的奶畜产业,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

  公路通百业兴。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个个园区在兴建,一家家企业在落户,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货车在穿梭……农村公路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临潼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便捷的交通运输大大缩短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相对距离,适应了不断增速的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农民群众再也不会为农副产品运输难而发愁。路通而民富,正从愿景变为现实。

  ——临潼区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 通讯员 李忠仁蔡君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