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学常识频出错是文化断裂的预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04: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近年来,国学热方兴未艾。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国学热的同时,无论是推动者还是批评者,自身都频频出现常识性的文史错误。最近有一套《文化纠错丛书》出版,立意于对传统文史常识、典故及其他传统知识的“追本溯源”,倡导普及国学从常识开始(12月7日《人民日报》)。

  称“家父”为“令尊”,用“罄竹难书”来赞赏好人好事,把国外文献中的孟子翻译成中文后变成了“孟休斯”……如今,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是学术殿堂之上,种种“误读”国学常识的例子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倒是真的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了。

  本来,偶尔“误读”一下也并非什么大事。面对博大精深的国学,哪个专家学者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出错,何况我等泛泛之辈?问题是,诸如此类的“误读”行为在社会上已经成了一种现象,而且还在不断地以讹传讹,甚至是信以为真。所以,这不应该仅当作一种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应该被视为是一种文化断裂的预警。这不是危言耸听,仅其中两项就不能不让我们警醒。

  一种是电视广告语对一些成语的刻意“误读”现象,使附载着国学常识的成语,其含义与常识本身“谬以千里”,影响了一代的中小学生;另一种是每年高考作文中暴露出的“关公战秦琼”类的国学常识错误一年胜似一年,让大众有的不是“笑”,更多的是“尴尬”和“悲哀”。

  “尴尬”和“悲哀”的背后,其实就是对文化传承断裂的担忧——如果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国学常识“误读”中接受国学“教育”,就会越来越远离我们应有的文化共识,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就有“断流”的危险。笔者希望立意于对传统文化知识“追本溯源”的《文化纠错丛书》,能对这个“公共危机”进行“积极应对”,发挥有效作用。

  但是,仅仅止于一套丛书还不够,还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普及国学常识。比如,不要因广告语的“创新”而有损于国学常识的正确传播,出版更多的纸质和音像资料,在全社会倡导阅读“原著”……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疏浚”拓宽中国历史文化河流,将历史文化长河的“断流危机”化险为夷。

  (邓学志)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