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颍水之畔登封窑”系列之三 神前、神后皆“神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07:15  大河网-大河报

  

“颍水之畔登封窑”系列之三 神前、神后皆“神窑”
□首席记者于茂世文图

  王松伏法,任长霞与她丈夫卫春晓相继仙逝。

  王松的白船、红船还漂泊在白沙水库东北角的水面上。

  白沙水库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批大型水库之一,在禹州与登封交界之处。

  水库拦河大坝主要坐落在当时禹县的白沙镇,故称白沙水库;尽管名曰白沙,但21平方公里水库水面大多在当下登封市宣化镇。

  “淮河是一条千疮百孔的河流。1938年,当时的反动政府扒开花园口的黄河河堤后,河水入淮,黄泛期间,淮河本支各流即为黄河带来的泥沙所淤塞,因而造成连年泛滥。1950年7月,淮河流域又遭到了空前的巨大灾难。是年冬,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下,发动广大群众,开始了大规模的根治淮河的工作。”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在《白沙宋墓·白沙发掘工作的缘起》中这样写道,“颍水是淮河支流中源远流长的一支,也是淮河泛滥中为害最大的一支。因此,在第一年度的治淮工程中,就开始了位于颍水上游、具有蓄洪量一亿六千万立方米的白沙水库修建工程。”

  1951年3月,在毛主席指示的号召下,国家投资,河南省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登封、禹县(今禹州)、叶县、鲁山、密县(今新密)等14个县的民工10余万人,兴建白沙水库。1953年8月,水库开始拦洪蓄水。

  而今,禹州说白沙水库是“禹州白沙水库”,登封说白沙水库是“登封白沙水库”。

  在白沙水库,王松不但投巨资造白船赌博“销金窟”、红船淫乱“销魂窟”,而且还在水库旁建起松颍避暑山庄。如今,这些“壳体”还在,一段宣传性文字也在——

  “嵩山南麓荟萃山下的登封市宣化镇蔡沟村,古老的颍河在此形成一个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的白沙湖(白沙水库),白沙湖面积21平方公里,湖周围有登封、禹州两市的宣化、告成、徐庄、花石4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勤劳的白沙湖沿岸村民因拥有丰富矿产与水产资源而富足殷实。”

  王松是登封市宣化镇蔡沟村人。

  除了煤矿与白沙水库,当地乏“好”可陈。

  王松以煤矿发迹,以白沙水库“发黑”,其组织杀人打人,为祸乡里,企图垄断白沙水库资源,目标无非是把白沙水库变成一个销金、销魂的水上“娱乐世界”。

  水泊梁山地在豫、鲁交界之处,梁山英雄替天行道,反贪官不反朝廷;白沙水库地在登封、禹州交界之处,王松集团逆天而行,勾结贪官,祸害百姓。

  白沙水库当下烟波浩渺,昔日却是洛阳通往许昌乃至东南中国的交通要道。嵩山山系、箕山山系夹峙下的这一颍水谷地,如今仍是少洛高速依然要走的地方(颍水上游的西部谷地)。

  《三国演义》中,关羽在许昌挑袍辞曹,过五关斩六将:所闯第一关,是东岭关;所斩第一将,是东岭关的孔秀。

  2005年5月1日,白沙水库管理局在大坝之侧、水面之南、自家后院的逍遥岭上,立了一通“东岭关”碑,云:“这里是三国时期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第一关,一九五一年修建水库以前,龙头山与逍遥岭之间是一条峡谷,颍河水从山间穿流而过。地势好似一把铁锁紧紧锁住三州隘口。今天这儿仍是许昌通往洛阳、登封、郑州的交通要塞。”

  “东岭关”碑下,是东岭关故址,有官道古道,皆在水中。

  自东岭关沿颍河南岸古道西行约1.5公里,是“神前”“神后”间的天爷庙……

  北“前”南“后”天爷庙

  “神前窑”是传说中的古代名窑。

  “神前窑”千年相传,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传奇。

  “神前窑”传说主要集中在登封、禹州、郏县、新密、荥阳五县(市)十几个地方。这十几个地方都传说自己那儿是神前古窑故地。

  看似一团乱麻。

  稍加梳理,不难发现:这十几个地方,在天爷庙的四面八方;倘若以天爷庙为中心,以天爷庙与这十几个地方的直线距离为半径,画上十几个圆圈儿,那么最大的圈儿框定的区域,恰是古代河南乃至古代中国最为紧要的名窑之区。

  这,恰与传说传播规律不谋而合。传说是以原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禹州市与登封市交界处有一座天爷庙,庙门朝北。在当地传说中,天爷庙之北曰“神前”,天爷庙之南曰“神后”。

  “到底有没有神前窑,哪里才是正宗的神前窑?如果不深入调查,不发现、不确立真正的神前窑遗址,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仍然是民间茶余饭后的戏谈,(神前窑)像一颗明珠永远会被深埋于大地。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正宗的神前窑,考古界才可以到实地考察,进行科学发掘,研究它的时代与规模,研究它的瓷种和工艺美术成就。这样,神前窑才可以作为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公之于世,并载入史册。”许昌师专(今许昌学院)美术教师安廷瑞先生在1999年第3期《许昌师专学报》上刊发学术论文《登封市王村乡(今宣化镇)大型唐宋古瓷窑群“神前窑”址发现与研究》,其中这样写道。

  接着,该文写道:“中国古代的寺庙是供奉神灵之地。神前与神后的传说依据天爷庙的地理位置而区分前后,是有道理的。神后,就是现实中的禹州市神篨镇,以钧瓷的故乡名扬于世,这不需要再去研究,我要探讨的是民间口头传说中的神前窑。天爷庙庙门朝北,庙门北部是神前,老人的谈话为我寻找、发现神前窑在地理位置上指明了范围。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天爷庙。1993年夏,我到白沙水库附近的白龙村请教一位老太太,她说天爷庙已经被水库淹没。1994年4月我再次到白沙水库考察,终于找到了天爷庙。

  “天爷庙位于白沙水库南岸,前临颍河(白沙水库)背依白沙岭。一条公路从白沙岭南边向西约3公里进入登封境。从白沙水库的提灌站向西约100米,即天爷庙遗址。从前,由白沙(白沙镇)到登封的一条古道从天爷庙前通过,现在古道已经被水库淹没。

  “天爷庙是一座道观,1958年遭到彻底破坏。我去考察时,有李文义等几位农民正在修庙(当为在旧庙南重建新庙),依旧保持着庙门朝北的建筑风格……周围到处是残砖碎瓦,残破的兽脊雕塑,有小型龙纹瓦当。有残碑两块,一是康熙二十八年半截碑,一是乾隆五十四年残碑。另有6块碑刻现埋在白沙水库(管理局)院内。该庙原有撞天鼓,鼓身长约2米;有撞天钟,高1米多,口径1.5米,重约480公斤,是用铜加黄金铸造而成。1958年天爷庙遭破坏时,被当地人抢走。庙被破坏后,最后一位道士在遗址搭草棚艰难度日。一次他从登封借了7斤面粉,回来路上一个歹徒为抢夺面粉,用石块将道士砸死。从此,天爷庙彻底庙破人亡。”

  天爷庙遗址在丰水季节会没入水中,枯水季节则露出水面。2008年11月12日,记者见到“出水”的殿堂地面与柱石。

  1958年天爷庙遭到彻底破坏,当与1956年开始的水库扩建改造、库容增加有关。1953年8月白沙水库拦洪蓄水时,天爷庙当在淹没线以上。

  站在天爷庙遗址北望,越过水面,就能看到登封市宣化镇前庄村。直线距离,有三四公里。

  前庄村当取意“神庙前的村庄”。另外,当地没有“后村”与前村相生共存。

  传说中的“神前”因烧瓷而著称。在前庄,已发现古瓷窑遗址。

  “前庄瓷窑遗址”2008年6月16日已经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文物保护单位。

  调查发现:以前庄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存在一个庞大的古窑址遗址群。

  天爷庙之后(正南)约15公里,是神篨镇。

  神篨镇、天爷庙、前庄,三者近乎处在同一经度线上。

  其他十几处传说“神前窑”的所在,不全具备这些条件,当可排除其为“神前窑”。

  “神前窑”为什么名声如此之高,诸多窑口争相传颂并皆以自己为“神前窑”为骄傲、为光荣?

  安先生认为原因约略有二:

  1.从神前窑采集的古瓷标本看,该窑从唐代开始烧制瓷器(最新发现,其烧瓷当起于隋),比曲河窑(曲河窑是唐代瓷窑)、扒村窑时代都早,只有附近的苌庄窑为唐代瓷窑。神前窑规模宏大,瓷业有辉煌成就是它成功的实质。

  2.中国人讲成功因素有三点:天时、地利、人和。神前窑烧瓷早,地理位置优越,这是天时;地在交通要道,与天爷庙为邻,这是地利;香客、路人白天能见烟雾缭绕,晚上可观火光冲天,美名自然远近相传,这是人和。

  安先生认为:“神前窑”两座唐代瓷窑兼烧花釉瓷,为钧瓷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千多年来,中原窑区百姓争相传颂神前窑,今天应肯定它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玉皇大帝面朝北

  我打字用的是“微软拼音输入法2003”。打下“shenqian”,只迸出一个词组“深浅”,其余都是单个汉字;打下“shenhou”,迸出两个词组第一“身后”,第二“深厚”,其余都是单个汉字。

  “神篨”之“篨”,《辞海》只有一解,就是“厚的古字”。

  就语音、组词习惯与古字、今字有个嬗变而言,我相信“神后”是在“神后”、“神厚”、“神篨”的语音变奏中诞生的。

  当然,在“神后”变为“神篨”的过程中,当有百姓的参与,有文人的定夺;有“神后”的崛起,有“神前”的衰败。

  诸多机缘与因素搅在一起,“神篨”完成了独立与再造;“神前”从衰败走向消亡,幻化为千年相传的不死传说。

  “神篨”钧瓷独步一方,也许让神篨有了负担:不能向“后”看——说自己是“神后”,就会迸出个“神前”问题;不能向“前”看,向“前”看也会迸出个“神前窑”,横亘面前。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初窑工以“神后”命名自己烧窑的地方,当为借力“神前”的考虑。“神后”崛起后,“神前”流传的一个又一个官员乃至天神“为何不搬到神后”的命令式说法,道出的是一种变迁,也是一种无奈。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观察,在“神后”崛起后,诸多窑口相继声称自己是“神前”,也许想的是力压“神后”,也许想的是借力“神后”。

  “瓷器八方走,工匠四方来”——概而言之,“神前”、“神后”之变奏,让古代河南名窑辈出,充盈着创造的力量。

  中国人总爱说个前后。

  当“神后”神气起来后,“神前”也许就成了“神后”一个不能摆脱的“梦魇”。

  为谋求霸主地位,传说神后人在自己的“后”字的上下左右,都加添过自己手中的陶瓷之“土”,并杜撰了宋徽宗御批,相传慈禧点头等。如此这般,无外乎谋求“神后”变为“神篨”的合法性。

  还好,“篨”是“厚的古字”,昨日的“神后”成了今日的“神篨”。

  不然,编造什么徽宗御批、慈禧点头,都是没用的。如果压根儿没有“篨”字,“神后”是不会变成“神篨”的。

  要知道,武则天造字都不能成功流传下来,“神后”人要是霸王硬上弓,愣造出个什么“篨”字来,会赢得国人乃至学界的认同吗?

  至少,我不相信。

  至少,之前没有今天“雷”——网上造字,爱造啥样就造啥样呗。

  “天爷庙又叫玉皇庙,供奉的是玉皇大帝,也叫老天爷。”嵩山古陶瓷研究学会会长李景洲先生说,“之所以叫玉皇庙,是因为嵩山峻极峰上有个玉皇庙(阁),非常灵验。百姓到嵩山之巅进香,路远难行,所以当地建了玉皇庙。它代表嵩山顶上的玉皇庙,供香客进香。至于为什么庙门北开,让老天爷面北而坐,那是因为建筑需要依山就势,没法儿庙门南开。庙门在南,主殿一个比一个低,这样的庙,没有的。”

  乾隆五十四年残碑云:“……有庙宇,以妥神灵;前(庙前,也就是庙北)有茶亭,以利行人。故登邑侯为创始……于神,则香烟不息;于人,则茶水有赐……”

  庙门朝北,一是就山势,二是就道路——就是老天爷,也要面朝行人而求香火;就是道士,也要赐茶水而求路人香火。

  “微缩版的中岳庙,过去登封各乡镇都有,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3个。”登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常松木先生说,“不但登封各乡都有,汝州、许昌、巩义等地,过去也都有中岳庙。就是为了上香方便,不用老往中岳嵩山的中岳庙跑了。玉皇庙的情况,与之是一样的。”

  天爷庙残存一通1918年刻立的石碑,碑额曰:《重修嵩岳顶玉皇阁落成碑》;碑文云:嵩顶旧有玉皇阁,不知创自何代;远年湮庙,庙貌倾颓,故重修之……

  该碑是天爷庙的遗产,说的一如其在嵩山之巅一样。

  在专业道士心中,什么“三清”,什么“天尊”高高在上,非常厉害。在普通百姓心中,老天爷(玉皇大帝)是第一大神,最厉害,最灵验。

  连嵩顶上的老天爷都这般“迁徙”,小小瓷窑,为什么不能从神前搬到神后呢?

  天爷庙是禹州市与登封市交界处的一座庙,在当地传说中,天爷庙之北曰“神前”,天爷庙之南曰“神后”。图为有关人员辨认天爷庙古碑。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