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粤味”淡了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14: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广州观察

  GUANGZHOUGUANCHA

  G

  □拉 兹

  不得不承认,这世界越来越平。大到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了广州人的荷包,小到外来人越来越多,让广州这座岭南首府的“粤味”似乎也越来越淡。很多酒楼都不开早茶了,新客家的第二代不会讲白话(即粤语)了……媒体开始捕捉到越来越多的这些最具岭南文化特征的文化变迁,不断引发关于其是否“式微”的议论。

  早茶少了吗?讲白话的人少了吗?没有严谨、科学的统计,不好下结论。可以肯定的是,正宗的“粤味”确实变淡了。湘菜馆、川菜馆与经营粤菜的酒楼比肩而立,北方人、老外和老广州比邻而居,喝早茶、操白话的纯粹的老广州比例在减少,“白话盲”一样活得如鱼得水。

  但由此担心岭南文化的“式微”却并无必要。“粤味”淡了的背后,只是独特的岭南文化生态环境没那么纯粹了。与之伴生的,是“粤味”和“川味”、“湘味”、“洋味”愈来愈“一家”。十几年前的文艺节目里,“广东腔”常常让人哈哈大笑,现在还有谁拿这个来做噱头?广州老太太开始憋着普通话去买菜,新客家的父母到广州就开始学煲老火靓汤。这日子,就像大家看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和和睦睦是一家。

  淡了就意味着可能消失吗?似乎也不必担心。老火靓汤,适应的就是岭南的气候,不喝就是不舒服,这是自然的选择。粤语在东南亚等海外华侨之间仍然大行其道,这是文化生命力的顽强。在广州,南北融合、中外融合的背后,还有一种有趣的“聚居”现象越来越明显,非洲人、朝鲜人,湖南人、河南人,只要是做类似生意的,在某个小区一出现就是一群,周围是家乡风味的餐馆,流行的是家乡语言,有点类似海外的唐人街。这和老广州追看陈SIR(扬)的新闻日日睇一样,无他,文化使然。

  担心“粤味”的消失,那是杞人忧天。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大度包容,岭南文化的这些基因仍在发扬光大,语言、饮食等外在的文化特征在变,“粤味”的内容,也会因越来越多的融入,更加丰富和醇厚。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