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新山东”异彩纷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07:52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贠瑞虎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经济巨轮的每一次破浪远航,无不伴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滚滚涛声。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山东的成功实践,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的历史。没有一轮又一轮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就没有齐鲁大地翻天覆地的历史性跨越。

  解放思想为先导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引入瞩目的事情。它发端于波及全省的第一轮思想大解放。

  改革开放之初,胶东乡镇企业“敢吼第一声”,拉开了山东乡企发展的大幕。到1986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但跳出山东看山东,苏南、浙江和珠三角已在全国领跑,形成了以乡村集体为特色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私营经济为特色的“温州模式”和以外向型三资企业为特色的“珠三角模式”。

  差距面前怎么办?省委、省政府先后四次组团到江、浙、粤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借鉴经验,推出了一系列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到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344亿元,占据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在这一生力军的强力助推下,199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国首位。

  改革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敢于直面强手找差距、自提标杆加压力、敞开襟怀学先进,是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一以贯之的做法。思想的大解放,打破了小富即安的封闭保守观念,赢来了改革开放一轮又一轮的新突破、经济社会一步又一步的大发展。

  省社科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范振洪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奠定全省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的外向型经济带动战略,就是通过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直接促成的。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省委迅速组织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针对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争论,省委明确表态:在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各级干部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因大胆探索而出现的工作失误,领导责任由省委承担,但坚决不允许不改革、不探索。同年3月,全省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在计划与市场、改革与发展、内向型与外向型经济、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等问题上,认识要有新飞跃,观念要有新转变。当月,省主要领导同志带队分赴广东、 福建、海南取经,回来后立即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口气列出山东相比南方沿海省市的“五大不如” ,提出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筹集搞活资金、老企业嫁接改造和乡镇企业利用外资、转变政府部门职能等八大方面实现新突破。1994年4月,面对宏观经济治理整顿的重重压力,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邀请苏州市委和浦东新区负责人介绍经验,要求全省上下以更大的胆略、气魄和更加扎实的措施,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正是这种触及观念、体制和灵魂的思想大解放,使我省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同样没有止境。进入新世纪,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成为山东省委的执着追求和工作着力点。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步步深化,发展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从“加快发展”到“又快又好”再到“又好又快”,“创新山东”的发展思路一脉相承。

  面对金融危机的全球性肆虐,省委、省政府未雨绸缪,邀请位列全国百强县首位的江苏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作专题报告,学习其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成功经验。日前又邀请国家发改委专家来山东作应对危机的专题讲座,为山东企业“危”中觅“机”,开启思路、谋划对策提供帮助。走出去,请进来,成为山东开阔眼界,推动观念创新的卓有成效的做法。

  敢闯敢试趟新路

  改革开放30年的山东之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闯”出来的。这一点在我省农村改革大幕初启时已初露端倪。

  1978年春天,东明县沙窝公社柳里村率先把收归集体的自留地退给农民,把600多亩撂荒地分给农民。对这一石破天惊的壮举,当时的菏泽地委旗帜鲜明地大力支持。第二年春节,东明县把收归集体的自留地、地排车退还给农民,把10万亩撂荒地分给农民自种自收,次年初又把集体土地分给农民,并于年底前全部实行了“大包干”。几乎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农业承包责任制的雏形也在鲁西北地区出现,并渐成燎原之势。当时,不少人将此说成“倒退”、“走资本主义道路”,直到1980年春天,“包产到户”还在全国引发激烈争论,而早在1979年,我省就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规定》,使以“五定一奖”为标志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省得到广泛推行。到1983年底,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省基本普及。

  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魏恩政教授认为,解放思想的指向是打破禁区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的路径体现在山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敢于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这一点在山东农业市场化的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顺利完成后,山东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对大部分农副产品放开经营,城乡经济分割、农业社会化组织程度低,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等一系列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又开始暴露,农产品卖难问题日益突出,价格波动频繁,农民增产不增收。

  针对这些问题,诸城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农副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的家庭经营为基础,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新型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使农、工、商、贸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有效解决了农民进入大市场的桥梁问题和农产品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商品经济大合唱”和“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新路子。1987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诸城召开农村改革现场会,对这一创举进行了总结推广。

  为从更高层次上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1993年初,潍坊市在总结诸城以龙头带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和寿光以市场带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模式基础上,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新战略。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的雏形或前奏。

  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1994年省委把实施农业产业化写进1号文件,全省迅速掀起了农业产业化的热潮。此后的事实证明,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山东农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很快进入中央决策,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路径。

  “创新山东”的生动实践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是山东30年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上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步利改税、承包制、转换经营机制等改革措施之后的国企改革陷入僵局。在一片质疑声中,诸城率先拉开国有中小企业产权改革大幕。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迟树功认为,这一破冰创举,为后来国企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杀出了一条血路。

  以诸城改革为发端,199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抓大放小”战略,通过兼并、租赁、出售等方式全力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组。为提高山东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山东制造”到“山东创造”的全面跨越,我省连续出台措施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品牌扩张和自主创新,全力培植高新技术、外经外贸、民营经济三大亮点,从而形成了与广东、浙江的“小狗经济”截然不同的“群象经济”模式。经济“群象”的拉动支撑,使我省规模工业利税、 利润自2004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全国首位。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关键的几步。目前,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到了一个紧要处。能不能清醒地判断形势,把握大势,谋划新路,关系着齐鲁大地的未来。在今年的省委工作会议上,我省作出了“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决策。从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到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再到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是省委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从整体上“创新山东”的生动实践。

  这一战略决策给出了关键时期山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路径选择,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它要求全省上下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 创新意识、 市场意识和率先意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创新”又一次被提升到“经济文化强省” 建设的“ 龙眼” 位置。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省上下紧扣这个“龙眼”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在科学发展上走在全国前面,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再创新优势,再铸新辉煌!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