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秋收冬藏话碾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10:45  常州日报

  江南农耕录 / 张一农 文瞿丁之 图

  农谚“稻上场,麦进仓,黄豆掮在肩胛上”,说的是指收割时遇到连天阴雨,三种谷物防止受潮回芽的要诀。其实稻谷进仓以后,还有碾米这项农活也很繁重。

  《千字文》上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指一年四季的交替,万物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的农事规律。而藏于冬,又不光是稻谷进仓,还要加工成白米,存在米囤里才算了事。我们的祖先,开始是把稻谷放在石臼里,用舂米榔头一下一下地舂去糠壳,扬去糠皮,成为粗糙的粮食。后来,创造了碾磙,以一个圆柱形的石头,凿上密密的齿形,把稻谷摊在碾盘上,以人力或耕牛拉动滚筒,碾下稻壳。这是十分费力的劳动,而且碾出来的米又糙又碎,渴望能用新的方式改变这种现状。据志书记载,清同治二年(1863),一些头脑灵活的人,想起了代农加工的生意经。东门吴公和、西门成怡源米店,以手工石臼舂米,或以脚踏木杵舂米,每部石臼(缸)每天出米200~250公斤。光绪十六年(1890),宝兴祥堆栈老板华子泉,首创牛拉碌碡,碾成白米,较人力碾米前进了一步。如此直到宣统元年(1909),西门外公盛堆栈开始用柴油机做动力,牵动机器轧米,成为常州最早的一家小型机器粮食加工厂。之后,一些传统的食品逐渐摆脱手工操作,开始走上动力机械的工厂式的道路。1912年起,西门外大赉、溥利、公信、宝兴泰等堆栈,先后把附设的手工工场改为机械动力碾米工场。1912~1923年间,粮食堆栈业开始设置手牵木砻磨坊磨碾稻谷;徐顺昌米号设置柴油机和碾米厂,专营碾米或糙米碾白业务,工效比人工高20倍。至此,以人畜力拖动的砻碾、滚碾、臼舂的土碾坊逐渐解体。

  城区四邻八乡的农民,有的用木船把稻谷运到城里,出钱请碾米厂加工成粮食。有的则把稻谷挑到近在家门口、通大河的码头边,由“洋龙船”代碾。洋龙船夏季代农戽水灌田,秋季代农碾米。那时(大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凡是从外国引进的东西,都冠以“洋”字:洋油、洋火、洋铁皮、洋钉、洋布、洋袜,连学校也叫洋学堂。洋龙船开来后,农民按次序排队碾米,把稻谷倒进方形的“大嘴巴”,随着柴油机“嘭嘭嘭”的响声,从另一处用笆斗装米,再以手摇扬谷机将糠秕扬净,一会儿工夫,白花花的大米就挑回去倒进米囤里了。

  说起洋龙轧米,还有一件我儿时所犯的一个错误,至今刻骨铭心,深感歉疚。新稻扬清晒干以后,各家都是用栈条圈围起来,堆放在家里,等待轧米。大约半个月光景,洋龙船终于来了。父亲把稻谷一担担挑到码头上,轮到我家上机了,稻谷倒进去不久,机器忽然坏了。一查,原来是一粒铁弹子卡住了进稻口,经洋龙师傅拆开修理后,已拖延了半个多小时,村上人纷纷怪罪我家。父亲只得左赔不是右赔不是。当我知道这起故障的罪魁祸首是我时,顿时没了主意,急得一身冷汗。心想,这下子一定要尝尝父亲的辣虎酱了,战战兢兢地哭着对父亲承认错误。但父亲只是训了我一顿,因为玩弹弹子的还有弟弟和妹妹,究竟是谁玩过后忘记放在了稻堆上,一时弄不清楚,不能责怪我一个人,骂过之后也就算过去了。要是机器修不好,要换什么零配件,既破财又费时,误了四邻八舍轧米,那后果就严重了。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