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求真务实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15:08  红网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十七大进一步论述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成为摆在各级党政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既要从认识层面上科学理解、正确把握,又要从操作层面上求真务实、积极推进。

  (一)

  构建和谐社会要讲辩证法。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入人心,人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有了新的进步,但也有不少同志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辩证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对于我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是发展和矛盾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矛盾的统一体。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复杂的有机休,社会运动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系统,社会和谐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一种状态。没有矛盾,就没有社会、没有世界,就没有发展、没有前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说明矛盾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在解决矛盾中推动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化解矛盾的过程。为求和谐而和谐,遇到矛盾怕矛盾,是难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任务的。

  2.和谐社会不是“一团和气”的社会,是团结和斗争的统一体。团结和斗争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团结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人们往往认为和谐社会是没有斗争、没有分歧的社会,其实这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没有原则的“一团和气”是不长久的,你好我好全都好的人际关系是不真实的。和谐本身就包含着斗争的因素,通过斗争消除分歧,统一思想,从而达到和谐。我们提倡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倡导讲原则、讲正气,就是鼓励人们敢于同不良行为、不良风气作斗争,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不同的曲调才能构成优美的旋律,不同的色彩才能形成美丽的图画。没有原则的团结,没有斗争的和谐,只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不团结、不和谐。

  3.和谐社会不是平均主义的社会,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体。和谐社会追求平等、追求公平,但不是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一种不现实的状态。由于个体的自身素质、能力及面临的机遇等方面差异,个体之间利益分配的差距不可避免。合理的利益分配差距,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动力;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差距,才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承认差异和差别的存在,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只有在机会规则上讲公平,在利益分配上讲效率,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动力,社会和谐才有保证。

  4.和谐社会不是我行我素的社会,是民主和法制的统一体。和谐社会是追求民主、追求自由的社会。但这个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这个自由不是少数人的自由,而是多数人的自由。如果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就不可能有多数人的自由。如果一味地追求民主,没有集中,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要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必须靠健全的法制来保证。要改变不和谐的个体不良行为,必须靠健全的法律制度来加以规范和约束。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维护多数人、全局的利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通过发展民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加强法制以法律法规的完备来保证社会全面而持久的和谐。

  (二)

  构建和谐社会要讲方法论。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朝历代执政者的不懈追求,更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有没有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

  1.既要突出第一要务,又要注重统筹兼顾。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办法。虽然发展不等于和谐,但是不发展肯定不和谐。只有加快发展,经济建设上去了,社会和谐才有物质基础。强调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忘记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始终把发展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培育加快发展的兴奋点和核心竞争力,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当然,加快发展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指标,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要认真落实“五个统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城乡和谐、贫富和谐、环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2.既要坚持效率优先,又要兼顾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问题是一个利益问题,二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初次分配中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的,这与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致的。在再分配要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这与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在二者的关系处理上,首先要坚持效率优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把效率作为优先考虑的价值目标,制定和实施有利加快发展、提高效益的分配制度和决策。同时要兼顾公平。保障每个社会成员平等接受教育培训、平等进行劳动创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保障弱势地区、弱势行业、弱势群体得到帮扶和救助,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后要坚持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不能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也不能因为公平而不要效率,而是要寻求效率和公平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以效率促公平,以公平促效率,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更具有创造活力。

  3.既要正确认识矛盾,又要妥善处理矛盾。和谐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管是低度和谐的社会,还是高度和谐的社会,都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当前,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的矛盾很多且呈多发多样的状况,有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制度不完善的矛盾、管理不到位的矛盾、利益关系不协调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是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伴而来的矛盾,都是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都是可以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逐步化解的矛盾。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熟视无睹,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发现矛盾、正视矛盾、化解矛盾。要把解决敌我矛盾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区别开来。对一切犯罪分子和犯罪行为,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党和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用改革发展的办法化解前进中的障碍因素。对人民内部的矛盾和纠纷,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4.既要扩大人民民主,又要加强法制建设。重视民主,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的权利的尊重;重视法制,是对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的保证;重视民主和法制,是治国理政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建设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建社会和谐。

  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执政者,要坚持依法执政;作为行政者,要坚持依法行政;作为从政者,要坚持依法从政;作为社会人,人人都要遵纪守法。要正确处理民主和法制的关系,把民主作为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来推进,把法制作为民主的确认和保障来加强,以民主的力量来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以法制的力量来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和谐。

  (三)

  构建和谐社会要讲能动性。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要从各个方面合力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律性决定了,就和谐抓和谐是不够的,还要跳出和谐抓和谐,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1.依托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今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不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仅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且已经取得的成就也难以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不断增强推进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的。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从外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来促进自身改革开放,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力量源泉。

  2.依托于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备的社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推行了取消农业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等一系列亲民政策,这都是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谐。但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偏大、劳动关系失衡、利益分配不公等等,这些问题与制度建设不完善直接相关。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社会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和完善社会制度来化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以制度文明来推动社会文明。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制基础。要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增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3.依托于党的建设的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作为执政党,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崇高使命,必须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首先要党内和谐。要通过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全党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目标、统一的组织原则和纪律,始终保持民主平等的相互关系和求真务实、勤政廉政的作风,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能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这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各级党政组织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能力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能力,着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4.依托于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公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公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和成效。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建设,努力形成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培育纳入全民教育过程,转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风尚。要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努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要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大力开展普法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学法、严格守法、办事依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和谐发展轨道。

  (作者系常德市委副秘书长)

稿源:红网 作者:涂碧波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