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内外专家会诊江城“行路难”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叶茂林摄

  本报记者 梅军 徐颖

  城市道路每天都在扩建,却总是赶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这一令政府、市民感到苦恼的“怪圈”,怎样才能得到根治?昨日上午,“第二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在汉开幕,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的交通专家、学者纷纷为武汉交通发展支招。

  现状<<<

  14年内增长近3倍

  江城机动车达78.9万辆

  在论坛上,武汉市公安交管局局长唐昌文介绍:截至上月底,全市共有机动车78.9万辆,非机动车26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131万人。

  他指出,武汉机动车增长速度远高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1994年,全市机动车只有19.7万辆,到今年11月底,机动车数量已增长2.98倍,年均增长率达11%。机动车的主要增量为小型客车。而同期,武汉中心城区道路只增加71%。

  目前,全市交叉路口阻塞率为0.47%,平均行程延误为29秒/公里,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平均车速为30公里/小时。全市高峰期每小时机动车流量大于7000辆的路口多达27处,主要易堵路段有长江大桥、航空路立交桥、武珞路等7处。

  交通面临五大挑战

  两年将增500套电子警察

  唐昌文认为,武汉交通正面临五大挑战:一是过江交通压力大。长江大桥、二桥超饱和运行,长江隧道通车后也将很快趋于饱和;二是路网结构不合理,受山体、湖泊、大型单位的限制,连接干道少,断头路多,导致部分干道交通拥堵;三是轨道交通、火车站、骨架路等重点交通项目相继开工,施工占用部分车道,加剧了当前交通压力;四是行人、非机动车立体过街设施不足,影响道路通行效率;五是交通管理的理念、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唐昌文透露,未来两年内,武汉路口电子警察将增至500套,区域控制路口增加到780个,灯控路口达1000余处,建设一流的智能交通体系。

  建议<<<

  老市长赵宝江

  航空路开发密度应控制 否则可能成“交通死结”

  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原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武汉市市长赵宝江提出,武汉市应控制航空路周边地区商业开发密度,否则此处将成“交通死结”。

  他说:“前天下午6点,我从同济医院到花桥,由于航空路堵车,坐小车花了1个小时。10多年前,这段路我骑自行车只要20多分钟。”

  他表示,航空路立交旁本有武广、世贸等商场,建了新世界中心后,车流量增加了不少,本来拥堵的航空路立交更堵了。而现在航空路立交旁的汉口饭店又在搞商业开发,人车流量会更大,此处可能会形成“交通死结”。北京王府井地区曾有过类似教训,令北京市十分头痛。

  他建议,今后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应赋予交管部门一票否决权:如果该建筑所在地交通容量不够,交管部门可否决该项目。

  工程院院士潘垣

  长途车站迁至市郊 缓解中心城区拥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垣建议,应将武汉市中心城区的长途汽车站迁至城郊,以缓解中心城区拥堵状况。

  他说,武珞路、珞喻路一线是武汉最堵的路段之一,为了缓解其拥堵状况,武汉市正在对该线进行立体化交通改造,包括建地铁、高架桥,以弥补交通走廊的不足。但是,仅有这些工程措施还是不够的,还应考虑降低沿线人口密度。比如傅家坡很堵,与傅家坡旁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带来大量流动人口有很大关系。人口密度大,对交通的需求就大,很容易引起堵塞。

  他建议,这些客运站应考虑迁至城郊,然后以轨道交通、公交线路与其对接。

  交通专家徐康明

  盲目建地铁、高架风险大 交通建设应先易后难

  “规模不恰当的轨道交通建设,会给城市交通带来灾难性打击。美国、拉美,以及亚洲一些城市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针对武汉正在大兴地铁建设,美国3E交通系统咨询公司高级咨询专家徐康明作出了善意的提醒。

  他说,公共交通中,轨道交通只占较小的一部分,只能惠及一小部分人,但其耗资巨大,如果政府把有限的财力过多投入到轨道交通中,势必影响其他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地铁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要到达地铁站,需要其它交通形式来补充,如果转乘不方便,地铁的吸引力也会受限。

  徐康明建议,改善交通的先期应是大力采用一些投资比较低,但是受益面比较大的公共交通。

  来武汉后,看到到处都在修高架桥。徐康明提醒,避免以牺牲城市景观和特征为代价,盲目修建高架桥,除非是对整个城市交通具有战略意义,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上海在这方面就有失败的教训。”

  台湾胡以琴博士

  小轿车为公交让路 台北经验值得借鉴

  台湾行易网科技公司董事长、曾参与美国多个城市交通规划的胡以琴博士,提供了台北的先进经验。她介绍,台北平均每4人有一辆小轿车,此前交通也拥挤不堪。上世纪九十年代,台北开始了公交优先发展的改革——开辟公交专用车道和公交快速车道;在城市道路分配时,优先考虑公交车,其次是脚踏车,最后才是小汽车;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公交站点提示乘客等候时间等,让市民乘公交更方便。这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公交成为市民喜爱的出行方式,城市变得畅通。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