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89:梁俊英苦苦摸索“发家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07:38  燕赵晚报

  ■新闻连续剧 第十二集主要出场人物:梁俊英主要场景:壮胆“闯江湖”,“撞墙”寻出路……

  □本报记者 张瑞谦 孙会芳 路其强

  (1)“三截砖”·穷帽子

  1989年,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改革开放的车轮已行进了11年,迎来了新的节点。而对于梁家长女梁俊英来说,这一年也恰是她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年,梁俊英34岁。在这个节点之年,梁俊英经常陷入痛苦的思索:“我到底该干点什么?我到底能干点什么?出路到底在何方?”

  作为梁家长女,梁俊英有着农家女勤劳朴实、吃苦肯干的品质,但她也同时因为受“黑四类”家庭的影响,初中毕业学业便戛然而止。这极大地影响了她的致富之路。她不甘于现状,但又苦于没有技术学识而找不到致富的出路。

  梁俊英是在1980年的深秋嫁到距张营一里之遥的西王王家的,如今,西王和张营,仅隔一条马路。她的丈夫名叫王建福,与梁俊英同岁,不太爱说话,但梁俊英知道,这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当年,王建福家在西王村是数得着的困难户。聊起那时候的家境,如今53岁的王建福仍感慨不已。当时家里为了他结婚,专门盖了三间房。那是什么样的房子呢?“三截砖”裱面的“贴砖房”!所谓的“贴砖房”,是指土坯墙用青砖贴面的房子;而所谓的“三截砖”,是指由于当时王家家贫,只买得起断了三截后拼在一起的廉价青砖。就是在这样的“三截砖”房里,梁俊英嫁给了王建福。

  婚后的梁俊英,和当时众多的青年一样,第一个目标,就是试图用自己的肯干和吃苦耐劳,摘掉家庭的“穷”帽子,让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生活是残酷的,在1989年之前,梁俊英在事业上迎来的不是艳阳高照,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打击。

  (2)种蔬菜·搞养殖

  1989年,梁俊英正承包着村里的菜地,希望能当一名老老实实的农民,从土地上挣点儿钱。

  梁俊英从村里承包了1亩多的菜地,在上面种上了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等时令蔬菜。但这一年,因为没有管理经验,蔬菜长势不太好,梁俊英挣到的钱仅能维持最低生活开销。

  这已经不是梁俊英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了。在此之前,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已经让她吃尽了苦头。

  改革开放初始,国家鼓励农民大搞养殖业。在听到这样的消息后,梁俊英和丈夫一商量,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决定养兔子。

  梁俊英先买回来两对兔子,喂了不到几个月,就生了小兔,到最后竟发展到了四五十只。但由于梁俊英没有养兔的经验,结果兔子得了传染病,嘴上直流涎水,不到一周,就死了大半。梁俊英只能含泪把这些辛苦养大的兔子处理掉。

  过了一段时间,不服输的梁俊英又一下子买了100多只小鸡,搞上了养鸡。可这次鸡刚刚长大,马上就要下蛋的时候,又得了传染病。这次比养兔子还惨,鸡几乎死光。梁俊英为此和王建福还吵了好几架,又不知哭了多少回。

  就在1989年前一年,梁俊英还在房子旁边搭起了猪圈养猪。谁知养到七八十斤的时候,猪也得了病,这些猪在拱塌猪圈的同时,也彻底打消了梁俊英的养殖致富梦。

  (3)“闯江湖”·得机遇

  1989年,在种菜的同时,心有不甘的梁俊英开始尝试做点小买卖。“那时候就是‘闯江湖’,完全是没有目标的摸索!”梁俊英回忆说。

  她曾从当时的大桥街那儿贩来布头,然后在集市上以两三块钱一斤的价格叫卖;她还用自行车驮着一车床单,辗转于方圆几十里地的数个集市;她卖过邻居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一批皮鞋,尽管最终也没有卖掉几双;她还卖过肥皂等小百货……然而,这些努力到最后都收获不大。

  在那个经商浪潮逐渐兴起的年代里,勤劳肯干的梁俊英由于没有经验,不得不重复着一次次的失败和一次次的重新开始。生活就这样无情地戏弄着梁俊英,尽管付出了艰辛,但梁俊英获得的却仅仅是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这距离她的理想还很远很远。于是,在1989年,梁俊英整日都在为出路问题而苦苦思索。

  不过,这段胡碰乱撞的“闯江湖”经历,也在锻炼着梁俊英,为她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个机遇让梁俊英等着了。

  (4)开煤店·挺红火

  这一年年底,一单位盖宿舍时影响到了梁俊英的菜地。于是,西王村决定把村里的一个农办煤店交给梁俊英经营,当做补偿。

  可当时这个煤店已经停产一年多了,由于老是赔钱,一直没人肯接手。看到这样的情况,王建福想打“退堂鼓”:“如果能挣钱,谁会把它交给你来经营呀!”

  谁知,在一没有资金,二没有人员的情况下,生性倔强的梁俊英还是毅然决定接手煤店。在找到两个合伙人之后,梁俊英又东凑西凑了6000元钱,终于把煤店开了起来。

  那时候,煤炭作为国家专营商品,其经营还没有开放。当时,许多吃商品粮的家庭都有一个煤本,每月购买多少都有限额。而煤店则是通过这些限额,向燃料公司提出申请,购进煤炭,然后加工成煤球,挣取加工费。

  干了一年之后,一算账,不仅一分没挣,还赔了不少钱。于是,那两家合伙人都撤走了,只剩下梁俊英一家支撑着煤店。幸运的是,从1994年开始,煤炭经营不再像以前那样卡得严了,“煤本”变得不再重要,梁俊英家的煤店也获得了新生。

  梁俊英的煤店一天比一天好。“那个时候,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红火得不得了。”梁俊英回忆说。当时,她家煤店的煤西边最远卖到了鹿泉,最南卖到了中华大街南头的铁路31宿舍。总之,方圆好几十里都有她的用户。从此,梁俊英一家终于走向了富裕。

  “现在距离我的理想还有距离!”如今,住着高楼、衣食无忧的梁俊英对现状仍不满足,“现在国家提倡发展农业,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要去承包荒山,把事业做得更大一点。”梁俊英底气十足地告诉记者。

  在经历了无数的困惑和迷茫以及一次次的“碰壁跌倒”之后,梁俊英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又一次次地站了起来,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时代。

  ■征文·“我的1989年”

  给照相机“娶媳妇”

  ●穆跃军

  我有收藏的嗜好,喜欢收藏那些自己亲身经历中有纪念性的物品。这些藏品每一件都有一段值得回忆的故事,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我生活的变化。

  下面就给大家讲一段我给照相机“娶媳妇”的故事。

  1989年,随着我对摄影发烧温度的升高及我经济实力的增强,我花了3000多元钱,为我的照相机配上了一只日本名牌腾龙长焦镜头。同事们戏称这台相机是“庄稼汉”娶了个漂亮的“洋媳妇”。那时我在大街上挎着这台装上了“大鼻子”的照相机可神气啦,经常有人把我当成专业摄影师来请教一二。

  谁知道,后来“庄稼汉”与“洋媳妇”性格不合。我又花3000多元给这个“洋媳妇”找了个“门当户对”的日本原装照相机做“丈夫”。这一对“洋夫妻”这才满意地给我干起活来,帮我拍下了几千张的珍贵照片。那时,我把这对“洋夫妻”视为掌中宝,从来舍不得让别人摸。

  前些年我女儿到西安美院上大学时,我才忍痛割爱把这个照相机送给了她。没想到的是,女儿仅用了一个学期就把它还给了我,还说:“这个相机还是您留着做古董吧。用这款相机拍片子,冲洗照片不方便、在电脑上制作图片不方便、传输和保存照片也不方便,成本还特别高。”没办法,我只得又给女儿买了一台数码照相机。现在的数码相机可了不得,自动曝光、自动调焦、自动防抖,拍片子立竿见影,再加上电脑制作真是其乐无穷。

  我手中照相机的变化,见证着我的生活变迁;我手中相机拍出的大量照片,则见证了我们这座城市改革开放带来的变迁。如今,这两台照相机早已过时,进了我的收藏箱。

  (请作者到石市中山东路313号新闻大厦11楼领取40.8度新八年十八酒坊美酒两瓶。)

  1989年大事记

  1月4日 《石家庄市向职工出售公产住房试行办法》正式实施。

  8月1日 在首都北京国际博览会上,石家庄市电视机厂参展的环宇牌37C-2型(14英寸)、47C-2型(18英寸)彩电分别荣获博览会金奖。

  9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家庄海关正式成立,负责办理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地市的海关业务。

  11月18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颁布《石家庄市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暂行规定》。

  12月25日 石家庄市烟厂实现利税1.5亿元,人均创利税7万多元,居全市首位。

  12月30日 石家庄市旅游用布印染厂、第六棉纺织厂、第一制药厂、第二制药厂、长征胶鞋总厂、显像管总厂、青少年宫等24个单位对外开放。

  【报中读史】

  物价上涨考验省城

  □本报记者 袁媛 崔虹

  充满个人英雄主义、欣欣向荣的上世纪80年代在最后一年遭遇了挫折,这年的《石家庄日报》上频繁出现了两个字:“涨价”。通货膨胀引发抢购之风,但相对于整个10年而言,它只是个插曲,更多的信息告诉人们:石家庄市的经济正在走向自由的市场。

  1989年的通货膨胀考验了省城人的神经,这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第一次感受到物价的飞升。1989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一改昂扬之态,以一篇语调沉重的《元旦献辞》迎接新年:“刚刚过去的1988年是难忘的……在这一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遇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而问题在1989年仍在继续。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也成为许多人对1989年的共同记忆。《石家庄日报》在一篇《坚决刹住乱涨价歪风》中写道:“1斤装茅台酒从每瓶20块蹿到300多块,汾酒从8块涨至40块,古井贡酒从12块涨至70块,中华烟从每包1.8元涨至十来块。”面临物价上涨,依然埋伏在人们集体意识中的饥饿阴影,让人们的应对办法就是:倾囊抢购。当时很多人家里都囤着油盐酱醋等必需品,万一食品供应不上就指望着家里的这些存货了。但这些都是波澜不惊的片段,生活依旧继续向前。

  各处抢购成风的消息不断传入政府,政府不得不放弃整体规划,回到放调结合、逐渐推进的原有轨道上。《石家庄日报》记载,这年8月,石家庄市召开会议,暂停物价改革方案,治理环境、整顿秩序;9月,政府发文解释,“‘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这一改革计划指的是经过5年甚至更长时间达到的目标。目前,改革方案还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之中。步子不应太大,政府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明年的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今年。”

  ■征集

  拿起笔,记忆改革开放的“那一年”

  有奖征文继续进行,期待您的参与

  本报“我的30年故事”有奖征文继续向社会征集。

  我们希望大家能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述30年间某一年度您的亲身经历。由于1990年前的征文已经选定,所以只征集1991年至2008年的故事。要记住,您讲述的不是整个30年,而是其中一年。“我的1991年”、“我的2008年”……也许,您所讲述的故事,就是那一年的主题。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电子邮箱地址:yzwb1223@sina.com;邮寄地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13号新闻大厦11楼燕赵晚报时政新闻部,邮编:050011,信封请注明“我的30年故事·征文”。

  ■“精英”之路(十二)

  开弓没有回头箭

  ●江枫

  初次“下海”便呛水,“雪拥蓝关马不前”。斯文扫地失魂落魄,民警好心仔细盘查。言必谈报国,行正气凛然,拳拳之心感动民警,赫赫之志苍天可鉴。派出所帮助办执照,翟志海欣喜挂招牌,搭棚设摊办起“为民商店”,汽水西瓜一齐对外经营,承包临时售票处经营黄金地段,每日平均销出汽水可达300余箱。终于松下一口气,可以光明正大做事业,但好事多磨,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市里整顿站前广场,脏乱差情况要综合治理。风筝刚刚上蓝天,奈何突然又断线。“为民商店”夭折,创业雄心受挫。改做苹果、彩电生意,步步维艰。失败接踵而至,队伍开始涣散。同伴不愿再停薪留职,其他朋友也在寻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萧瑟秋风中,一鞭夕阳里,翟志海回厂彻底办了辞职手续,他要断绝后路,背水一战!

  【学者视角】

  改革军中马前卒

  ●赵新月

  1989年春节前夕,南中国各大交通枢纽突然宣布告急,一股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浪潮给铁路运输造成巨大压力,“民工潮”一词开始频频出现。

  30年来,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从农村涌向城市,为市场经济的启动与发展推波助澜,甚至担当了改革军中马前卒的重任。

  但是,直到今天,我们对农民工的认识依然不到位。

  农民工对于现代中国的贡献是什么?是盖起了高楼大厦?是修起了铁路煤矿?是改造了城市变啊变了样?

  如果我们仅仅从这个角度认识农民工,那真是中国农民工的大悲哀了。

  我认为,农民工最伟大的贡献,不是改造了物质世界,而是冲决了制度堤岸;农民工最令人同情的辛苦,不是因为他们的衣食住行不方便,甚至受到不公正待遇,而是为推动改革支付了高昂的成本。

  一提到农民工,人们总以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素质低。可是,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我想说,农民工是一个先进的群落。如果把谁最具有市场意识、最能适应市场经济作为衡量标准,可以说,农民工更具先进性,直到今天,当一些城市职工还在被动等待政府安置就业的时候,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工就已经开始走向城市自主谋生了。各种调查显示,通过政府组织介绍出来打工的仅占2.5%。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中最先行动起来的群体,是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和推动者。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他们不等不靠,完全依靠市场配制实现自身迁徙目标,他们不因为受到各种委屈和不公正待遇而停下奔往城市的步伐,他们不因为各种制度的羁绊而一筹莫展,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游弋于制度的夹缝里,并在暗中销蚀着陈旧的制度,包括劳动力市场制度、城市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税收制度、分配制度等等。如果没有农民工这支“马前卒”队伍,我很难想象中国的改革进程会如此神速!

  所以说,农民工最伟大的贡献,不是盖起了高楼大厦,不是修起了铁路煤矿,不是改造了城市变啊变了样,而是改造了计划经济留给我们的不合理的制度。

  这支队伍,不是涌向城市,而是涌向市场;不是告别农村,而是告别计划经济及其传统积习。善待农民工,就是善待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这个角度理解农民工,我们就会知道应该怎样对待他们。

  他们不要求社会给他们多少东西,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奢望过社会会给他们多少东西。他们不要安置就业的机会,因为他们自己会创造就业机会;他们不要金钱的施舍,因为他们懂得赚钱之道;他们不要闪光的名誉,因为他们会在市场里锻造自己的价值。他们只要求社会少一些羁绊,少一些壁垒,少一些关卡,少一些束缚,甚至少办几个证件,少一些不问青红皂白的驱逐。如果我们的制度再宽松一些,再公正一些,比给他们更多的物质实惠与同情更能让他们满意。实践证明,只要有公正的机会,少一些人为的规制,农民工及其子女比城市职工及其子女丝毫不逊色。

  改革开放30年来,身份社会正在土崩瓦解,一个全新的契约社会正在来临。在这种契约社会里,英雄不问出处,豪杰不问来路。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