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离家10多年85岁老太渴望回故乡 本报与《新疆晨报》联动,帮助老人实现夙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07:59  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梁振廷常佰军《新疆晨报》记者何利

  本报讯 55岁那年,丈夫撒手人寰离她而去,13年后,她跟着一个回家探亲的老乡来到新疆石河子,过起了夫妻生活,后来第二任丈夫也离开了人世。已85岁高龄的她无依无靠,她说:“我想回到老家,可我难回去呀。”

  昨天,李玉兰老人说,她老家在信阳龙井乡烧盆店村(音),1955年结婚,婚后没有生育,从丈夫的哥哥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1978年,丈夫因病去世,过继的儿子张德功也有了的孩子。

  1991年,在新疆石河子定居多年的李凡昌回信阳探亲,得知李玉兰的情况后,劝说李玉兰,让她到新疆看看,68岁的李玉兰跟着李凡昌来到石河子。

  “我和李凡昌以前就认识,恰好他妻子也去世了,也不记得当时是咋想的,就跟着他来了,户口也没有迁过来。”李玉兰说,因为户口不在新疆,他们无法领取结婚证。

  李凡昌常年有病,每个月几百元的退休金只够他的医药费,二人的生活捉襟见肘。

  李玉兰想回老家。“每次我说要回,他都苦苦地挽留,我想要是走了,他就没人照顾了,就打消了离开的念头。”李玉兰说。

  2007年,李凡昌病逝,留给李玉兰的遗产是破旧的小房子。

  因为没有钱,李玉兰买不起过冬的煤,只好每天在外面捡柴火,由于左眼已经失明,右眼的视力也日渐衰弱,她捡柴火的时候差不多是跪在地上用手摸。

  周围的邻居说,李凡昌去世后,本来就生活困难的李玉兰,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吃饭基本上都是靠好心人的救助。今年9月,为了能挣点钱,李玉兰跟着拾棉花的工人去拾棉花。“拾了3天,挣了90块钱,人家说什么也不让我再去了。”李玉兰不停地在抹眼泪。

  无依无靠的李玉兰想回老家,可没有钱,又不认识字。

  昨天,记者拨通了张德功家的电话,55岁的张德功说,母亲离开那天,他和爱人都不在家,母亲具体去新疆哪个地方,邻居也说不清楚。“我试图寻找母亲,但我不认识字,也没出过远门,新疆那么大,没法找。”张德功说,母亲没来过电话,也没有任何音信,今年10月的一天,新疆的记者打来电话,他才知道母亲在石河子。张德功说,他和爱人都不识字,只有等春节儿子回来后,才能接老人回来。

  随后,从《新疆晨报》传来消息,新疆当地的热心读者将义务将老人送回河南。

  得知消息后,张德功很是高兴,“做晚辈的要尽赡养义务,盼望母亲早点回来”。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