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新的消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08:44  武汉晚报

  林坤

  在新闻从业者之间,流传这么一个笑话:今天写稿,明天有人辟谣又写个稿,本来啥事没有,却一去一来赚了两篇稿费。这类新闻常会让读者措手不及,也给严肃的新闻业及其从业者带来不少的困惑,记者对此便报以自嘲。

  仅拿昨天的新闻来说,我就颇能举出几例,证明此事频率之高。其一,媒体报道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决定向殡仪馆收取哀乐的版权费。很快音著协就声明此事无中生有,是炒作;其二,媒体报道北京公交集团有新的规定,称“老人没座位不开车”。昨天该集团负责人指出这完全是误解,报道走样。其三,河南统计局宣布全省基本实现总体小康,却遭到网友嘲笑,遂有网站立即重新组织报道,分析强调“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之区别。

  以上举出的新闻,可能存在着核实不准、报道轻浮,或考虑不周的问题。而且报道新闻的最近进展,就是媒体的职责所在。由于网络的聚焦和放大效应,报道涉及的当事人对网民舆论的倾向明显重视起来,最新的消息越来越快,呈现到人们面前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比如山西检察官进京抓走女记者,一时是非难辨,但最高检昨日就明白回应是“逐级指定办案”。网络平台让新闻渐渐成了对话体,尽管时有传话的偏差,但大体上对话的人都凑在一起了。

  最新的消息层出不穷,对媒体和读者是件好事。但过快的更新,又会让新闻文本本身不断被娱乐和消解,最后就连最新的消息也被娱乐了,其结果就是造就了一批不严肃的读者,转过头来刺激媒体生产一些不严肃的新闻。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个怪圈。

  应该说,不管媒体如何定位,读者都是有权不严肃的。我想问题大约出在一种奇怪的思路上,那就是期望新闻在网络上得到大量复制,以博得关注。需要明确的是,对新闻发表意见的网民,往往只是全部网民的一部分,更无法代表利益相关者或是全部的公民。只有确认新闻以牢固的事实为基础,而不是为了迎合虚幻的网络意向,才能避免大量泡沫式的稿件被“制造”出来。

  侧边栏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