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生“慷慨解囊”遭遇欺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12:35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张骞

  “为同学慷慨解囊”却遭遇欺诈,“协助警方调查”却原来是陷阱……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接连成为短信诈骗的受害者。记者昨天从复旦大学保卫处获悉,近期高校里发生多起通过短信诈骗学生钱财的案件,仅该校大学生就遭遇好几例。专家提醒,大学生应加强自我防范。

  短信求助竟是骗局

  学生王韬 (化名)一贯乐于助人,平时遇上有同学经济上困难,他总是乐意慷慨解囊。日前,他收到了一 条 短 信 , 内 容 为 “工 行6222××××××××××张某某,你把钱打到这个账号上”。王韬收到这一短信的第一时间感觉到很奇怪 “会不会是对方发错人了?”但是他马上想到了自己有一个中学同学叫张某某,因为他的家里经济状况比较困难,之前也向他借过钱。

  “难道是张某某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想到这里,王韬马上赶到银行从自己的账户里提了3000元钱,汇到了短信里提到的那个账户上。但是等他汇完款后,他突然发现短信中提到的张某某的名字和自己同学的名字有一字之差,于是马上拨打了发短信的这个号码,结果此号码的手机已经关机,王韬此时才意识到被骗,随即向派出所报案。

  “协助调查”原为陷阱

  学生林燕 (化名)近日收到短信,称其“在国美电器消费了8650元人民币,此款项将在两天内从她的卡上结清,如有疑问可咨询银联中心(26××××2)”。林燕拨打了“银联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她可向“金融犯罪科”求助,并提供电话号码。

  林燕立即拨打了“金融犯罪科”电话,“王警官”希望林燕能协助调查,只要在她的卡上加一个类似跟踪装置的东西,那下次有人盗用的时候就能发现并抓住罪犯。

  “王警官”告诉林燕,安装跟踪装置是要通过转账来完成的,于是林燕按照电话指示,在ATM机上插入自己的银行卡,输入了 “王警官”报的号码(实际上是账号)和“安装装置密码4314”(实际上是转账金额)。

  过了几个小时后林燕越想越不对劲,上网查了下银行卡的余额,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向派出所报案。

  专家:大学生要提高防范意识

  记者从复旦保卫处了解到,最近几个月来,该校已发生了多起通过网络、短信等手段诈骗学生钱财的案件。常见的手机诈骗方法有:短信通知机主中奖;通知家属机主发生意外;犯罪分子假说手机没电向路人借手机换真手机;回复莫名短信,被强制每月扣除服务费等。

  专家表示,反观这些案例,其实受骗大学生都有不止一次的机会避免被骗,在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切记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对于社会阅历尚浅的大学生来说更要凡事多一个心眼,加强主动防范意识。

  另外,大学生要注意加强自我防范,不要随意丢弃留有个人或朋友信息的卡片、报名表等,也不要在网站上随意填写真实的个人信息,更不要随意听信陌生人的电话,在做好自我防范的同时也要将一些防范信息告诉父母,防止家长被骗。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