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是保增长扩内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04:30  舜网-济南时报

  

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是保增长扩内需
■首要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本途径:着力保增长,扩大内需;■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强大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投资者信心;减轻居民购房负担;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

  制图:孔德刚

  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发

  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

  明年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本途径是着力保增长,扩大内需;主攻方向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强大动力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

  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设项目绝不能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增强投资者信心;减轻居民购买自住商品房负担;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研究和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阐述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温家宝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指出,贯彻落实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搞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绝不能降低工程质量,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要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应,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要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要支持能够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的项目,支持在国际分工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先进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引导结构调整。

  要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业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下转A4版)

  责编/张晓涵 美编/孔德刚 校对/李杰 电话 82886417E-mailsbxwb@e23.com.cn

  二、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要把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确保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市场稳定。

  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过程中,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出现的新情况,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

  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是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继续做好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作,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力促进农民消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

  二是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强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要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重点地培育一批综合承载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使其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极。

  四是要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调整地区结构。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梯度转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出台分类调控的区域政策。

  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抓住时机推出有利于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是提振市场信心的最好办法。

  要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健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和金融发展、金融监管相协调的机制,改善金融结构和服务,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垄断行业分类改革。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增加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能源原材料,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更加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研究和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在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

  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标准,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法律追究惩治体系。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