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0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2008年,世界金融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随着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步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已全部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大幅放缓,世界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此后,危机持续发展,导致大批美欧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破产,最终在2008年9月升级为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并波及世界其他地区。

  所谓次贷,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出的一种特别的房贷。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因此被称为“次贷”。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住房市场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一些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

  2006年,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房价下跌使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抑制通货膨胀持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利率总共提升了4.25个百分点。由此,出现了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的局面,次贷危机于2007年夏季全面爆发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2008年3月,危机迎来了第一个“高危期”。当时,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涉足次贷业务而濒临破产,这一消息对投资者心理带来巨大冲击。最终,在美联储担保下,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4月,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曾进入一个短暂的平静期。到7月份,美国金融市场形势再度恶化。在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后,危机迅速升级。

  9月,金融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次贷危机进入第二个“高危期”。9月7日,为避免“两房”破产对美国和世界金融体系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随后,美国前两大投行高盛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公司宣布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华尔街多年来由投行主导的格局不复存在。

  除了“两房”和华尔街顶级投行外,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等其他一些金融巨头也受到重创,不得不向政府求援。随着这些昔日声名显赫的金融巨头一个个“倒下”,投资者极度恐慌,美欧日股票市场频频暴跌。至此,由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终于升级为一场全面金融危机,并开始向美国以外的地区蔓延。这场危机势头之猛,破坏程度之烈,均创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之最。

  实体经济受到重创

  在这场金融风暴中,美欧的主要金融机构遭到严重冲击、损失惊人,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信贷紧缩严重。危机不断从金融业向其他行业、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致使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严重减速。

  早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显现时,美国一些次贷机构就纷纷破产。随着危机愈演愈烈,投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因大量持有次贷支持证券而遭受巨额损失。据高盛公司统计,全球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所遭受的损失将高达1.4万亿美元。

  随着这些损失被逐步披露出来,美欧相关金融机构的股价惨跌。以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为例,该公司去年7月底股价曾达到每股83.88美元,但到今年11月20日,其股价最低跌至每股9.2美元,跌幅高达89%。

  由于美欧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加上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前景缺乏信心,美欧日主要股市持续动荡,大幅下挫。股市大跌不仅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还对企业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通过所谓“财富缩水”效应,股市大跌还抑制了个人消费开支,使美欧日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还在全世界引发了其他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包括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贫困问题进一步加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

  对于一些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其经济正面临双重打击。一方面,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导致其对外投资和援助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严重受阻。

  全球携手共渡难关

  随着金融危机日益蔓延,国际社会有关携手共渡难关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目前,不管是美欧日发达经济体,还是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希望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增长,避免经济因金融危机陷入严重衰退。

  目前来看,各国和地区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措施,对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经济增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前景难料,世界经济依然面临很大不确定性,短期内全球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前景均不容乐观。(据新华社北京10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