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高考PK传统科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05:10  大河网-河南商报

  

国际高考PK传统科举
商报记者 田仲煜/摄

  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权力如何更替都没有改变中国人心中对于教育的神圣感。也正是如此,中国词典中的考试从来是与成败荣辱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考、高考、公务员考、律师考试每一次考试无不牵动着13亿人的神经。

  在中国的传统中,教育的基本意义是修身,终极目的是平天下。当如此宏大的目的委身于教育的时候,极其强烈的政治功利性便压得学子们透不过气来。在如此重负下,教育的真实功用被掩盖了,全民族关于教育的观念也出现错误。“分数优先,志愿优先,再分数优先”,这是我国现阶段高考的原则。面对这个原则,高考扮演着社会分工的角色,而唯一的标尺就是分数。

  按考试分数排定优劣本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最为公平的规则,但为什么中国的高考却是招惹非议最多的考试?问题不在规则,而是考试本身:怎样考试?考些什么?通过考试又希望评价什么?考试催生了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就成了制度的产品。

  这种现象给了我们一种思考,近些年来多少家长、社会仁人志士惊呼:中国的科举能否还创造者初始的本来面目?

  2008年11月在爱迪国际学校看到了一群神采飞扬的学生,他们是今年参加澳大利亚组织的国际高考的60名学生,他们临考的状态给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奔放兴奋,风浪涌至有一种迎接挑战的刺激和冲动,他们所接受教育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自己。

  看他们那种神采飞扬的气度、励志的精神、面对困难的心态,明显地会感觉到与很多国内学生的不同,用爱迪老师的话说就是,“一谈话就能看出来”。他们在课堂上的适应性,无论是从英语水平、演讲、论文、成绩和沟通能力都表现非常出色。这并不是爱迪的学生天生比别的学生优秀,而是他们经过了出国前几年在爱迪充分的准备,有爱迪同学之间的帮助,遇到困难自然会处之泰然。所以爱迪学生在海外的成功率一直保持着100%的纪录,其中85%学生升入了世界排名100位的大学,80%的同学都获得了绿卡。

  在这所由澳洲教育部投资所建立的海外校中,探究学生们所受到的文化熏陶的背景,给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商报记者 刘军民)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