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迁“四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14:00  北京晚报

  

六迁“四库”
2008年,国图二期工程竣工。《四库全书》书库面积是原先的两倍。
六迁“四库”
178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入藏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古人考虑到图书的保护问题,将文津阁的外观设计为两层,内为三层,阁中辟一暗层,使阳光不能直射到书库。
六迁“四库”
192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迁入中南海居仁堂。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在此度过短暂时光。
六迁“四库”
1931年,当时国内乃至远东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在文津街落成。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再次随迁,并在这里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
六迁“四库”
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在白石桥落成。《四库全书》获得了200余平方米的专用贮藏空间。和今天国图二期专用藏书库相比,当时的馆舍显得有些局促。
六迁“四库”
2008年7月10日,第一架《四库全书》书架运进稽古厅的文保仓库。

  明天是北京图书馆正式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十周年的日子。作为京师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共同的镇馆之宝,今天,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正在国图二期新馆现代化文保仓库中“安心静养”。目前,全书受到了自成书以来的最好保护。在此之前,这部堪称唯一完整的《四库全书》已六易其址。

  月12日,20多位有着文物搬运经验的工人,走进国图一期的《四库全书》书库。工作人员与搬运工人密切配合,快速而稳妥地将装有36304册的6144个书函,按“经、史、子、集”分类装箱。当月14日,所有《四库全书》下架完毕。并由专人登记保管。

  7月10日,国家图书馆南区二层台阶上。10名工作人员把将近3米高的楠木书架缓缓运下台阶,运往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的新贮藏地——国图二期新馆内的稽古厅。两名工人在前面,8名工人在后面,控制平板车缓缓滑下覆盖木板的楼梯陡坡,最终安全运到稽古厅内。拆去各种防护包装后,书架上“钦定四库全书”的字样显现出来。到7月15日,总计128个原装书架被全部妥善移入新藏书库内。

  9月5日,国图二期开馆前夕,国图工作人员耗时7小时将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全部安放在书架之上。

  9月9日,国图二期开馆,国家图书馆也升格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同时,200多年间极少示人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终于在盛世揭开其神秘面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的每一次搬迁都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密不可分。

  1909年,随着“西风东渐”影响深入,清宣统年间决定筹建公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调热河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充实馆藏的方案获批。

  第一迁:1914年,清王朝终结两年后,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终于从热河回到了北京,归属当时民国内务部古物陈列所,并暂存于故宫文华殿。理论上讲,这时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已不再只属于某一个人。

  第二迁:1915年,《四库全书》准备照原定计划调拨京师图书馆,鲁迅等人参与清点、接收。此间,正逢袁世凯在故宫内忙着称帝,一来二去,直到次年9月,《四库全书》方得以入藏京师图书馆旧址国子监南学,当时书库的面积为330平方米。

  第三迁:1928年,随着北洋政府垮台,京师图书馆奉南京政府之命改称国立北平图书馆,次年,国立北平图书馆正式迁入中南海居仁堂,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亦随之迁入。

  第四迁: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迁址至北海附近,同时,馆前街道因《四库全书》起名为文津街。其间,新中国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改称北京图书馆。

  第五迁:1987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文教事业勃兴,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迁入恒温、恒湿,面积为256平方米的文物书库中。

  第六迁:2008年,在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10年后,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藏书库得以全面升级。一个通透的藏书阁终于让读者有机会一睹“全书”盛况。

  在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诞生224年后的今天,它终于结束了漂泊的岁月,并幸运地保持了一份难得的完整。今天,这部修于盛世的“巨著”再逢盛世。在现代化的书库中,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将继续它的文化使命,作为中华民族辉煌历史文化的载体与传承者,它独一无二。本报记者 阎彤 曹小彧 摄影报道 J124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