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党员、能人朱立军与村庄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01:50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吴艳霞

  6年前的西坂村,1000多黑户,500多四川媳妇。生产、基础设施、村风村貌,堪称一盘散沙。一名党员的归来,让这个8000人口的村庄6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的复苏,是因为党员的带头作用和无私奉献,也是因为能人经济的作用。几乎没有例外,如今有声有色的村庄,带头人要么是党员,要么是经济能人,更多的是两者合一。朱立军盘活这个村庄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那么多的村庄为什么会是一盘散沙,以及经济能人盘活之后的村庄该如何民主治理,是朱立军的故事所不能涵盖的,但读完这个故事之后,也不妨对此情境略做假设。

  11月27日中午时分,定州市西北角庞村镇西坂村南的柏油路上,清亮的阳光下传来一串儿笑声,一群身着工装的村民正下班回来,闪亮的电动自行车在不断进出村口的汽车中穿插,街道干干净净,路边是粉刷一新的墙壁,小村周边,是层层叠叠成规模的杨树林。

  这个村,有2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小学,有文化活动广场,有十多个工厂企业,街边一个卖吊炉烧饼的小摊主说:“我们村晚上睡觉不用上门,治安挺好……”

  当记者走进今天的西坂村时,怎么也想不出,仅仅在6年前,这里还是村容破败、男人们连媳妇都娶不上的特困村。

  一名党员的归来,让这个8000人口的村庄6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人是被村里党员们从北京硬拉回来的带头人,一个当过海军、曾经在北京经商发财的男子———朱立军。

  ■六年前的西坂村

  一个顺口溜在村民中传播:娶媳妇不放炮(私婚)、死了人不戴孝(偷埋)、生了孩子不知道(超生)、三提五统没人要(干部散了)。

  如今,村民们经常对孩子们忆苦思甜,6年前的西坂村,都快吃不上饭了。

  那时,周边其他村子都已经过上有电灯电话的日子,而在西坂村,电灯却是遥远的期待,一到晚上全村黑糊糊的,工商业也无法发展,浇地没有井,耕地分布特别碎,一个五口之家不过三亩地,却分成12块在不同的地段,根本无法用机器,村民们只能肩扛手拉用最原始的方法刨土,一家几口全被耗在这点地上,累个臭死收获却甚少。道路泥泞不堪,一下雨,压出两尺深的沟,汽车压根儿进不了村。

  村里竟有1000多人漏登户口,年轻人结婚办不了证,外出打工没证明,村里女孩争着往外嫁,光棍成群,一时间,娶进来500多四川山区的媳妇,省钱。

  治安更乱,村民们种点花生、白菜,还没长熟,就丢光了。村里滋长了黑恶势力,有势力的人家,在村南河滩的荒地上“跑马占地”,乱占挖沙。

  三年换了五届支书,村里的基层党组织完全瘫痪,市里有人来给村民开会,刚上台,就被村民冲上去架下来轰跑了。一个顺口溜在村民中传播:娶媳妇不放炮(私婚)、死了人不戴孝(偷埋)、生了孩子不知道(超生)、三提五统没人要(干部散了)。

  西坂村在定州市挂了号,市里派组织部副部长刘耀平带工作组驻进村里,挽救局面。刘耀平摸底之后认为,要想解决村子的问题,必须找到一个有力量有责任心的带头人。经过挨家走访村民代表和党员,朱立军进入了工作组的视野。

  ■三顾茅庐请回来带头人

  他对重组的村支部和村委会发表了第一次演说:从每一个村干部做起,从发展工商业开始,创造西坂村的美好未来。

  此时的朱立军在北京已有丰富的积累,老婆孩子都在身边,他压根儿就不想回村。

  朱立军,那年42岁。他18岁参军,22岁复员经商,当时在北京的建筑市场已经立足很稳。

  朱立军父亲是西坂村最早一届老支书,当年颇有威望,文革期间挨整,朱立军奉父命离开西坂村,到外面寻求大发展,但因为父兄在家,他一直跟村里有割舍不断的联系,他没有想到,村里的党员、村民们会把票投给远在京城的自己。

  刘耀平亲自跑到京城找他,第一次,朱立军躲了,第二次,朱立军告诉他在安徽,刘耀平说,“我们去安徽找你!”……几天后,刘耀平第三次赴京,终于找到朱立军。朱立军知道还是那点事儿,他不想就范,但也不能直说,喝酒吧,把你劝醉了,看你还说啥?原本不善饮酒的刘耀平竟连干三茶杯白酒,以示恳诚。村民代表也纷纷出面,他们还搬动了朱立军最密切的战友游说。乡亲们说,“再这样乱下去,西坂村村民就得出去要饭了。”

  “人家刘部长是为了谁呀?还不是为了咱西坂村这8000多口人?”朱立军用征询的眼光看着妻子康荣芝。

  “我听你的!”妻子回答。

  那时,他们已经拥有几百万的资产,仅外边欠他的工程款就有100多万元。

  2002年8月,带着老婆孩子,朱立军将8年打拼下的创业、对小家庭的美好规划和早已熟悉的北京城扔到脑后,回到了西坂村。

  迎接他的是8000多双神色各异的眼睛,还有村集体500多万元的外债。

  等村子发展步入正轨之后,朱立军才想起他自己的那些工程款,找律师咨询,人家说,你早干啥了?早过追诉期了!他妻子有点埋怨,“如果一直干着这一行,那些欠款迟早能要回来,回老家了,钱大部分都打水漂了。”

  抱负颇大的朱立军就此改变了自己的发展轨迹,他对重组的村支部和村委会发表了第一次演说:从每一个村干部做起,从发展工商业开始,创造西坂村的美好未来。

  他带头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发动村干部四处借钱,作为西坂村的第一笔发展基金,他信心十足地告诉大家:西坂村一定会富裕起来,这笔钱肯定会还大家。

  ■一个村支书的破冰行动

  “我回来为的是西坂村所有乡亲,我绝对做到无愧于人,无愧于心,只要西坂村能好,我什么都舍得!”

  朱立军用村干部们筹来的资金组织六台推土机,把村东1700多亩荒地铲平,打井、拉电、架线上变压器,同时开始了最艰难的土地重分。

  除了那2000多亩耕地外,朱立军又把目光投向村南闲置的3000多亩河滩地,村支部集体决定,在这里发展养殖小区,以60元一亩的价格承包给村民个人,又在村周边所有沙滩地上遍种速生杨,同时,划出工业园区,引进外来企业,安置村内闲置劳动力。

  分地必然涉及农民利益,而利益面前的公平,每个人则有自己的不同理解。那些搁荒土地,有的已被人私占了,朱立军重新丈量土地,集中地块分包,在方便村民集中耕作、解放家庭劳动力的同时,也伤及了一些人的利益。

  上任后不久,一封恐吓信就塞到朱立军家门底下;第二年夏天一个晚上,朱立军家的墙壁轰的一声巨响,炸出直径一米的大洞。也是那一年,一伙陌生人开三辆车冲进村委会,十几个人持刀把朱立军堵在办公室……

  村里飞起各种言论,说朱立军也是“吃了夏吃不了秋”的“短命”支书、“西坂村神仙也救不了”,连一直支持他的妻子都含着泪劝他撤,“我们图个啥?”

  朱立军是个“善不欺,恶不怕”血性男子,从不畏惧,但此时,他做出了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举动:他将闻讯而来的公安人员劝走了,请求他们不要把事弄大。

  事发后一段时间,每晚都有村民和党员自发来到朱立军家周围,整夜“站岗放哨”。

  朱立军干劲更足了,在一次党员会上,他说:“我回来为的是西坂村所有乡亲,我绝对做到无愧于人,无愧于心,只要西坂村能好,我什么都舍得!”

  随着各种措施的落实,路灯亮起来了,地里收入多了,人们手里有闲钱了,村民们从朱立军身上看到了希望。

  ■富裕起来的村庄

  一辆京牌黑色宝马轿车驶进村委会大院,从车上下来一位西服革履、气宇轩昂的老板。据说,当初朱立军从北京回来的时候,这老板还跟着他混呢,如今人家已经发了。

  朱立军挂在嘴边的话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他跑到重庆、四川,将生产汽车配件的秦川、雅饰、开泰等企业引到村里来,朱立军说,“长安客车公司离我们村就几里路,这些企业都是长安的配套产业”,之后,他又发动村干部们广开商路,建起十多个企业,闲置劳动力有了去处,当年因不长庄稼以60元一亩承包出去的沙滩地,如今已经升值到五六千元,村集体富了。

  西坂村摆脱了黄土漫天的历史,村里11条街道全部铺上柏油,一条主街15米宽,法国梧桐覆盖两旁,人行道快车道一应俱全,路边房屋统一粉刷,晴天不见土,雨天没有泥,村子周围的四条外环路宽敞整洁,车辆从几个方向都可以顺畅进村。

  村民们精神面貌变了。上任伊始,朱立军带村干部们到村口守夜,抓住偷东西的,让他在村民面前自我曝光,村里从此再也没丢过东西。

  一个老人被儿子赶到窝棚里住,朱立军叫那儿子到大队,让他在大喇叭里广播:“你这样对待你妈,将来让你儿子也这样对待你。”

  每到过年过节,朱立军就利用村广播发出这样的问话,“过年了,你家给老人买新衣服了没有?给老人割肉买粉条了没有?”

  最受益的是孩子们。六年前,村学校全镇倒数第一,朱立军上任后重整学校,翻盖校舍,聘请优秀教师,村里每考出大学生,村委会都敲锣打鼓送牌匾,村高考文理状元会得到1000元奖励。朱立军对学校永远是有求必应,如今学校教育评比已稳居全镇第一。

  村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原来村中心的文化广场不够用,目前,又在村东新建一个大规模的活动中心,体育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每到年节,四条街上旱船、秧歌、舞狮,比着劲儿热闹。

  采访结束那天,一辆京牌黑色宝马轿车驶进村委会大院,从车上下来一位西服革履、气宇轩昂的老板,据说,当初朱立军从北京回来的时候,这老板还跟着他混呢,如今人家已经发了。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