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太仓出发,两天半就到基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02:50  现代快报

  

从太仓出发,两天半就到基隆
从太仓出发,两天半就到基隆
太仓—基隆海运路线图制图 李荣荣

  资料图片

  太仓·声音

  只要有需要

  就增开航班

  快报讯(记者 陈泓江)12月15日,大陆和台湾将分别隆重举行海运直航开通仪式,来往两岸的船只从此不再绕道第三地,可从事两岸间客货直接运输。根据11月4日《海峡两岸海运直航协议》,大陆方面开放63个港口、台湾方面开放11个港口作为直航港口,两岸船舶经许可后可从事两岸间客货直接运输。而在大陆开放的63个港口中,江苏占据了近五分之一的席位,太仓港将成为大陆首批直航的四个港口之一。

  据太仓市副市长、太仓港口管委会主任梅正荣介绍,太仓港早在2004年就开通了一条台湾航线,随后航线扩展到两条,一个是台中港,另一是基隆港。不过往来的船只需要从第三地日本的石垣岛绕行,船只不仅要增加很多航程,而且油料等费用也随之增加。“往返增加了260多海里,耗掉了一天多的时间。”梅正荣说,12月15日起,太仓港所有货轮直航台湾的基隆港,不用再绕道石垣岛,航程缩短了一天多不说,节省油费和签证费等成本约2万美元。以“福建华荣”运营的太仓港至台湾周双班航线计算,一年可节约成本200多万美元。

  梅正荣告诉记者,太仓港是苏州市乃至苏南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直被广大台商看好,“认为太仓港可以打造成为对台物流桥头堡。”在今年7月“海峡两岸港口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上,太仓港与台北市同业公会、台湾物流协会分别签定了合作备忘录,就两岸建立技术平台、海运直航等达成了合作意向,“未来在直航基隆港、台中港的基础上,太仓港还将增加高雄港的航线,扩大与台湾港口合作进程。”

  梅正荣说,两岸海运直航后,一周几班航运将没有限制,“只要企业有需求,我们就加开航班。讲速度,基本上要用装500箱以下的船舶,以便增加航班密度。”

  梅正荣透露,随着两岸直航的实现,台湾农产品出口至太仓港将成为可能。太仓港将加快规划建设适宜农产品进口所需的储运等设施,全力吸引台湾农产品等货物来太仓港集散,打造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的重要口岸。

  《海峡两岸海运直航协议》12月12日生效,两岸首航海轮将在12月15日同时对开,太仓港是首航的4个大陆港口之一。连日来,台湾媒体频频前往太仓港采访。日前,快报记者与台湾《天下杂志》研究编辑辜树仁、资深记者邱剑英进行了对话。《天下杂志》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以经济报道客观公正、深入浅出和为各层次经济决策者服务而享有盛名(以下简称“快报”、“天下”)。快报记者 张欣

  两岸媒体对话:对大家都是一个机遇

  >>>岛内媒体关注直航聚焦海运

  快报:两岸海运15日直航进入倒计时,你们的下一站将去哪里?

  天下:马上就去宁波,然后再去福建。这次采访前后10天,要赶上15日的直航报道。因为海峡两岸11月初签了4个协议,三通大体完成了,虽然不是100%,但在台湾是所有人都在关心的问题,包括台商、政府、企业、个人,层次不同。所以岛内每天都有大量这方面的报道。我们来这里看看台商、地方政府的官员对这方面有什么想法,未来有什么规划,需要告诉民众。

  快报:大三通花了60年时间,从小三通到大三通用了8年,台湾媒体围绕直航,在报道方面有些什么特别的考虑?

  天下:媒体最近关注的主要是海运直航,因为空运包机之前就开始了,这次是扩大了,而海运直航倒是第一次,这对企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船公司、船埠代理商、货主等。

  快报:针对直航这件事台湾民众最关心的、聚焦点在哪里?

  天下:一般的民众,工作生活都在台湾,他们关心的主要是针对观光,他们很看重行动上是否方便。农民关心的是大陆农产品和水果市场,企业主要考虑内需市场对投资效益的影响。但近来舆论关注的还有个很高层次的问题。就是说,两岸的交流在台湾社会里面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就是开放当然很好,可以多交流,大陆毕竟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联系这么密切,当然交流越多越好。但也有舆论担心。其实,台商在两岸都有布局,在大陆也有投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机会,是件好事,当然政府在执行两岸的政策方面可能都要去考虑到,像最近要开放大陆的学生去台湾念书,内部有很多很多的讨论,主要是讨论怎么做才比较好。

  天下:大陆的媒体是怎样来看三通的?当地人有什么样的想法?

  快报:长三角地区是台商最多的地区,光昆山就有20万台商。当地人欢迎三通,除了情感上的联系外,苏州在台资企业工作的人比较多,直航三通对这些企业有好处,物流成本降了,市场也畅了,地区经济发展好可以提高当地的就业率,就业率毕竟是考核经济的重要指标嘛。

  >>>两岸业界争抢海运首航头筹

  快报:前不久,太仓搞“世界航海日”活动,“阳明”、“长荣”都来了,还有八九家大的航运商,听说都表达了首航的愿望。基隆港也说要在13日提前搞个首航仪式,抢个头筹。这是否预示直航以后,台湾岛内的海运市场会有激烈的竞争?

  天下:台湾最大的两个是长荣海运和阳明海运,“长荣”在全世界排名大概是前五名。其实,“长荣”跟“阳明”在大陆都有据点。有的是设办事处有的租码头,有些是跟这边的航商合作,比如中远海运,跟“长荣”、“阳明”都有合作关系。台湾对直航以后的航运市场运作还在摸索,还在规划阶段,到底要怎样去经营它。因为台湾岛上也有大陆的海运商,就必须去协调,让他们相互间形成很好的合作关系,不要变成恶性竞争。

  快报:大陆的远洋海运企业有1600多家,内河航运企业有2800多家,竞争非常激烈。直航以后对大家都是一个机遇,也会有个如何规范的问题,规范了才会有高效率、高效益。

  天下:对。台湾现在最大港就是高雄,然后是基隆,再就是台中,最后是花莲。主要的货柜港还是高雄和基隆,不过基隆的量已经没有那么大了。高雄曾经在经济成长比较快的时候排到过世界第二货柜港,后来因为台商生产都移到大陆来了,现在高雄排名是第六,相对成长就缓慢了。高雄也希望直航带给他们一些新机会。

  >>>岛内实业界和民众很喜欢苏州

  快报:你们有没有去看过太仓港?太仓港在历史文化的渊源上,名气很大呀。

  天下:去看过。太仓港最大的优势就是离苏州、昆山比较近,货源比较多。

  快报:是的。江苏进出口贸易额居全国第二,苏州占60%,量很大。苏州去年进出口贸易额2118亿美元,1/2是通过海运的。太仓港直航台中、基隆以后,会对上海港起到分流作用,过去苏南、苏中是上海港的传统货源腹地,将来会成为太仓港的货源腹地。再说,大三通开通以后,台湾跟苏州就属于“一日生活圈”。

  天下:对,飞机大概两个半小时就到了。

  快报:坐飞机的成本高,要是开客轮的话成本会很低,不过,还没有计算过坐船要花多长时间。

  天下:货轮从太仓出发的话,大概两天半到基隆,到高雄的话大概三天吧。不过,台湾海峡的风很大,我知道从台中坐船到澎湖要4个多小时,到大陆可能要8到10个小时。所以做商务的台湾人寄望于苏州有个机场,一般大家还是喜欢坐飞机。

  快报:也不排除有人想体验在大海上旅行的滋味,比如从连云港到韩国的滚装游轮,游客就不少。相信直航以后,大家都会考虑客轮的问题,这样会给两岸观光客带来更多的选择。

  天下:对。台湾有个船公司买了一个全新的船叫“海洋拉拉号”,从台中开到澎湖,再从澎湖开到厦门,客货两用的,上面可以载人,下面载几个集装箱,蛮受欢迎。

  快报:台湾一般民众关心旅游,实业界关心投资,都在苏州找到了落脚点,现在太仓港作为首航港口之一,对于苏州来说应是最先享受到大三通带来的现实利益。

  天下:台湾的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工会,每年都会从大陆出一个调查,把全国城市列出来,对大陆地区投资环境进行评比,很多台商都比较喜欢苏州嘛。

  快报:(笑)那么他们对苏州很了解吗?他们会知道伍子胥和唐伯虎的故事吗?

  天下:我想他们应该会逐步了解的,毕竟有些台商在苏州也生活了挺长时间(笑)。

  >>>欧美需求不足让台商最苦恼

  快报:刚才你们去苏州工业园区采访,园区的台资企业很多,印象怎么样?

  天下:园区很不错。

  快报:今年上半年你们搞了一个大型的活动叫“千名CEO调查”,是吧?

  天下:这个我们每年都有。

  快报:我记得有一组数据是:60%台商表示投资大陆的意愿不变,27%愿意增加投资。下半年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步显现,生产成本大量增加,市场压力也较大,台湾媒体和业界是否有新的判断?

  天下:其实,压力大也不能说是成本增加,应该是台资企业的市场一下子就没有了。台湾整个产业的中心是资讯产业,大陆称为信息工业,信息工业里面大部分是出口,台湾出口的话其实也是在大陆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主要的市场在欧洲美国,现在欧美市场一下子萎缩后,受影响非常大。

  快报:也就是说,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对台商来说比在大陆遇到的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更大。

  天下:对的。原本实行的劳动合同法、取消出口退税,对劳力密集产业影响很大,现在反而是欧美市场萎缩影响更大。有些台商表示,本来一些既定的计划,有的计划会调整,有的要延后。

  快报:您所了解的园区这边的台资企业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

  天下:他们希望在内销方面有些调整,可以去补出口下降方面的缺。其实就算没有经济危机,大陆整个经济在发展,市场也会改变,如果一直做原料加工的话也不是长久之计。大陆市场很大,所以很多台商都想把未来重心放在开拓内销市场上。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