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谋全局 倾力打造魅力新邛崃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邛崃市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邛崃市委市政府深切感到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更加关注民生,始终保持负重自强、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工作状态,奋力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局面。

  2008年11月,中共邛崃市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胜利召开,制定了邛崃的发展目标,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新的蓝图已绘就。

  大会指出,2009年该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继续坚持和深化“1333”工作思路,着力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三次产业互动互融,促进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以主导产业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2009年的经济发展,邛崃提出了响亮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工业性投资达到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引进到位成都市外资金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工业强市打头阵

  日前,记者从邛崃市获悉,邛崃市将坚持把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的加速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实施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四点”的空间布局(邛崃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羊安工业点、中国名优白酒基地、新型建材工矿点、钾矿肥工矿点)。

  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好现有融资平台的作用,加大工业园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年确保完成投入2亿元以上;加强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协调保障,确保重点工业项目能源供应;加强园区管理,实行园区“封闭运行”,推行园区“一站式”服务。

  据悉,该市将突出抓好“以盐化工和农用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名优白酒原酒酿造业”三大主导产业。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农业资源大市向农副产品加工强市转变;实现邛酒的二次创业。力争3-5年,农副产品加工和化工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以上,名优白酒企业生产规模达到30万吨以上。

  该市将2009年确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始终坚持把大项目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生命线,在加大一二三产业全面招商力度的基础上,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招商大突破。

  旅游品牌后劲十足

  邛崃紧紧抓住汶川地震后全省旅游布局调整的契机,找准差距、把握优势,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加强规划运作,强化资源整合,调整修编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以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为标杆,以精品战略和战略投资为带动,深化区域旅游协作,主动融入国际旅游大格局,高起点谋划旅游产业,高标准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及时把握国际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彰显邛崃文化生态旅游的新魅力。

  在扎实抓好在建旅游项目的同时,论证一批、储备一批旅游项目,梯度推出旅游特色新产品,增强旅游发展后劲。加大市场化推动力度,积极创新旅游投入机制,制定更加灵活具体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本踊跃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以创“A”为着力点,重点培育“天台山、平乐古镇、临邛古城”三大核心景区,拓展外延空间,进行深度开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项目、内容及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天台山五星级酒店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景区品位和档次;力争平乐古镇“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提档升级”;以临邛古城为核心,突出邛窑文化的源头地位,加强文化、文物与旅游的结合,精心包装邛窑文化产业园项目,高标准、高水平开发邛窑遗址,构建古城特色文化休闲旅游核心区和产业集群;借力灾后重建,抓住成都龙门山旅游整体开发契机,积极推进南宝山等新景区的规划开发。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高效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大力开发文化娱乐类旅游精品,丰富游客生活。该市将通过3-5年努力,把邛崃建成川南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和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紧扣旅游“六要素”,开发特色商品,发展相关产业,构建服务网络,完善旅游产业链,创新经营理念,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之成为全市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城乡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坚持“以民为本”,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程度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镇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视科技投入和创新体系建立,探索科技推广应用新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市文明程度。高度重视人口与计生工作,提升全民素质。扎实抓好安全生产,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主的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全面实现城镇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启动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努力探索城乡一体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受灾群众救助体系;加强中心敬老院和福利院建设管理,全面完善和落实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政策,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助、住有所居。

  本报记者 余宰贵 李卫平 摄影 李杨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