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PI连续第7个月回落 中国正式告别负利率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04:56  东方早报

  

CPI连续第7个月回落中国正式告别负利率时代
核心提示:在“警戒线”上高企21个月后,CPI数据终于在11月份回落至正常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称同比)上涨2.4%,创下2007年1月以来新低。中国正式告别“负利率”时代。
CPI连续第7个月回落中国正式告别负利率时代

  

CPI连续第7个月回落中国正式告别负利率时代

  11月CPI上涨2.4%,创2007年1月以来新低。食品价格的快速回落成为拉低CPI涨幅的主要因素。赵佳峰 制图

  在“警戒线”上高企21个月后,CPI数据终于在11月份回落至正常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称同比)上涨2.4%,创下2007年1月以来新低。中国正式告别“负利率”时代。

  一般而言,国际上往往将3%视作CPI数据的警戒线,高于这一水平便意味着一国已经发生了通货膨胀。2007年1月和2月,我国CPI数据分别为2.2%和2.7%,但在当年3月CPI数据达到了3.3%,其后再也没有低于3%。

  由于近几个月来CPI数据回落过快,且前日刚刚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数据亦是超预期下降,不少学者已经开始担忧,我国极有可能正陷入由通胀步入通缩的境地。

  食品价格拉低CPI

  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11月CPI数据已经是从今年5月份以来的连续第七个月下跌。今年CPI数据的最高点出现在2月份,由于雪灾等因素,当月CPI数据一度高达8.7%。

  食品价格涨幅的快速回落,成为拉低CPI数据的主要因素。11月份,食品价格仅上涨5.9%,10月份其涨幅则是8.5%。

  细观具体的分项数据,粮食价格10月上涨6.9%,11月仅上涨5.8%;肉禽及其制品涨幅10月上涨6.7%,11月仅上涨2.0%;油脂价格涨幅更是从10月的10.9%大幅降低至11月的-0.1%。

  包括鲜蛋、水产品、鲜菜、酒类的其他各种食品价格涨幅也在下降,仅有烟草这一不算食品的食品价格涨幅勉强维持不变。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增加供给、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效,未来CPI将继续处于低位。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管李晶认为,之所以食品价格涨幅大幅放缓,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过高。这不难理解,2007年下半年到今年2月份,包括猪肉价格在内的大部分食品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但随后基本维持了稳定。

  不过,对普通百姓而言,纸面上的数据或许也不能带来太多“通胀减轻”的感受,毕竟物价仍然处于上涨进程中。根据商务部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除了鲜菜外,包括猪肉在内的多种食品价格在过去一周依然在上涨。

   企业盈利仍不容乐观

  新华社发文称,CPI涨幅明显回落基本在人们预料之中,PPI涨幅回落幅度之大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说,PPI降幅那么大有些出乎预料,这主要还是因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大幅回落,同时国内经济景气受到影响,对工业品的需求有所减弱,造成PPI涨幅大幅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前日发布的数据,11月份PPI数据仅为2.0%。对照CPI数据,此前一直存在于PPI与CPI之间的“倒挂现象”终于消失。

  简单地理解,由于PPI数据代表的是企业购入生产原材料的成本,而CPI则是代表最终出厂商品的价格,因此PPI高于CPI,就意味着企业盈利空间正受到打压。

  但当前“剪刀差”的消失显然不足以令企业兴奋。一方面,企业购入原材料的大幅下降,意味着大量生产原材料的企业极有可能“日子很难过”;另一方面,我国CPI主要由食品而非工业品价格构成,因此CPI数据可能会存在失真因素,企业盈利空间依然不容乐观。

  CPI的具体分项数据足以佐证这一点。除了食品价格,由于房地产市场疲软,11月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1.1%,较10月增幅慢了3.5个百分点。水、电及燃料价格也下降明显,11月为1.7%,较10月下跌5.1个百分点。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非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外需求放慢后,导致出口企业对国内产品供给的增加所致。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指出,本月的CPI数据充分说明了内需放缓严重,企业产品供大于求情况严重。

  “消费价格的下降有可能挤压下游消费品行业企业的利润。”沈明高昨日说。

   通缩“已在门口”

  事实上,在前日公布PPI数据后,不少学者便已纷纷指出,从数据下降之快来看,我国陷入通缩的风险“相当的大”。而昨日公布的CPI数据显然进一步加剧了学者的担忧。

  学者们普遍预计,最快12月份我国PPI数据就将呈现负增长。不少学者昨日更是指出,最早明年1月份我国CPI也将进入负值时代,正式宣告陷入通缩。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CPI增幅快速下降表明经济在快速下降,预计未来两三个月中国就将进入通货紧缩时期。

  上海证券分析师胡月晓说得更加通俗:“通缩就在门口,抬腿就进来了。”

  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研究员祝宝良显得相对乐观。他认为,CPI在12月可能进一步回落,但只要食品价格稳定,出现通缩的风险不大,“至于未来一年会不会再次出现通胀,取决于美国经济何时恢复增长走出衰退。只要CPI在5%以下,都属于温和通胀,无须多虑。改革开放30年中国CPI平均值就是5%。”

  央行调统司司长张涛本周初出席“全球金融危机:亚洲与欧洲的政策抉择”研讨会时已提醒,受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滞后显现的影响,“我国在未来6至12个月可能会重新出现通货膨胀压力。”

  关键词解释

  通货紧缩

  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如何定义通货紧缩?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不是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CPI连续第7个月回落中国正式告别负利率时代

  记者观察

  CPI“狂泻”,央行本周再降息?

  早报记者 姚伟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昨日公布的CPI数据为央行再度降息提供了更大空间。不少学者甚至猜测,央行最快本周末就将“出手”。

  “通货紧缩风险正在快速迫近。”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日旗帜鲜明地指出,“最快在本周末,央行就可能再度宣布降息27—54个基点,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0—100个基点。”

  根据不少专家的预测,代表企业生产资料成本的PPI数据和代表通胀水平的CPI数据,最快在12月份就将进入负增长时代,决策层面必将动用一切手段抵抗通缩“保增长”。

  华宝信托宏观经济分析师聂文指出,最新的CPI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告别“负利率”时代,这决定了决策层面今后在利用利率决策时会更加果断。

  事实上,尽管央行在上月27日曾一次性大幅降息108个基点,但其时所有的专家都预测央行年内还将降息27个基点,甚至更多。

  央行确实具有这一时间窗口。就在下周一,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降息50个基点,并带动新一轮的全球降息潮。

  同处亚洲的韩国迫于糟糕的出口形势,已先于市场所预期,在昨日出人意料地宣布大幅降息100个基点,降幅创下历史之最。瑞士央行也已经“等不及”,亦在昨日先于美联储降息。

  相比之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或许还将更添一些自己的特色。由于去年来央行在对抗通胀的过程中多次提高了银行准备金率,因此目前央行在准备金率政策上空间巨大。不少学者相信,存款准备金率至少还有5%的下调空间。

  这仅是其一。根据周三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下一步的信贷政策也变得更为明确。此次会议提出,“要支持能够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的项目,支持在国际分工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先进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意味着,迫在眉睫的降息之举已不再是央行的单一选项,央行在信贷政策手段的运用上将会更加灵活有力。

  毕竟,针对央行大规模的降息,近日市场上已经屡屡传出可能会引发中期通胀的担忧。可资佐证的是,央行前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亦首度提出,要“灵活调节资金供求,采取更加有力的金融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新闻分析

  告别“负利率” 意味着什么?

  早报记者 姚伟

  根据昨日公布的CPI数据,我国正式告别了长达23个月的“负利率”时代。

  所谓“负利率”,即通货膨胀率(即CPI数据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如果居民将资金存在银行,其获得的实际收益并不足以覆盖物价上涨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不如不存钱,干脆把资金取出来赶紧消费,否则便是白白遭受了损失。”

  从2007年1月份开始,伴随着通货膨胀形势的陡然加速,我国跨入“负利率”时代,尽管其后央行多次加息,但始终未能扭转这一局势。

  不过, 今年11月份我国CPI数据仅为2.4%,而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则为2.52%,我国终于重新回归“正利率”时代。

  “至少现在这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昨日指出,“负利率”往往意味着资金的成本受到扭曲,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

  这并不难理解,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由于担心物价更快上涨,因此会考虑赶紧消费,以避免损失,但这通常又会加剧通胀形势。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由于从银行借贷资金的成本较低,因此企业往往会乘此机会从银行借贷进行投资,以争取更大的回报。但这同样会加剧通胀形势。王小鲁指出,“一个合理的资金基础至少是为宏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

  在当前的情况下,告别“负利率”,还直接意味着决策层面在动用“保增长”手段方面拥有了更大的空间。譬如,告别“负利率”时代看起来能为正确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此前便有观点指出,由于负利率等于强迫居民消费,“因此会形成消费的虚假繁荣,不利于决策层正确判断形势。”

  以外,“负利率”消失意味着通胀压力减轻,这将让决策层面在取消价格管制等刺激经济增长措施上有所动作。当然,如果从央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便是:“正利率”能让央行更“名正言顺”地大幅降息。这对于当前的“保增长”战略,显得弥足珍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