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曾在黄山之巅见到小平同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07:42  南京晨报

  晨报讯 照片已经发黄,但照片上那位慈祥的老人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依然清晰可见。近日,南师大收到78级五位校友惠赠的一件珍贵礼物:他们与邓小平的一张合影照片。原来,1979年7月,这五名大学生在黄山北海宾馆门前巧遇了这个改变他们命运的决策制定者———邓小平,并有幸与之亲切合影。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们最珍贵的记忆。记者按图索骥,寻访了照片中人。登黄山巧遇邓小平1979年7月,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78级学生刘锡民、陈晓明、宋晓萍、高文军、戚敔五人,利用考上大学后的暑假结伴到黄山旅游。7月12日刚到,就听说邓小平由万里同志(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陪同也来黄山了。5人一边登山一边等消息,13日晚到达北海宾馆时,得知邓小平一家及随同人员也下榻北海,就住二楼。第二天,7月14日早晨,邓小平的黄山之行即将结束,为感谢当地警卫及宾馆服务人员,在宾馆门口安排了纪念合影。

  与警卫人员合影刚结束,戚敔因身穿警服(上学前为公安人员),得以走近邓小平身边。他说:“邓副主席,我们是南京师范学院78级的大学生,非常希望能与您合影留念。”小平同志微笑着点头同意,并制止了保卫人员的阻拦。

  邓小平和万里同志一起,与五位同学一一握手。在与宋晓萍握手时,小平同志轻声问道:“你们是哪个学校的?”宋晓萍回答:“我们是南京师范学院的学生。”由于周围嘈杂,小平同志没有听清楚,又问了一声:“哪个学校?”这时万里同志弯下腰来,仔细看了宋晓萍胸前的校徽,然后大声说:“哦,你们是南京师范学院的。”小平同志笑了,说:“好,好。”然后招呼同学们站到自己身旁。当时聚集在旁边的其他学校大学生和游客,也一拥而上。随行记者拍下了这一历史镜头。

  回宁后,高文军写文章,在学校黑板报登出。南师同学上黄山见到邓小平,并与之合影,一时传为佳话。后高文军又以五位同学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国务院邓小平办公室去信。信中既对自己在黄山的唐突举动表示道歉,也表达了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和希望得到照片的心情。暑期寄出的信,到9月开学不久,就收到安徽日报寄来的这张合影照片。回信直接寄到中文系78(3)班信箱,一共寄来五张照片。照片成为同学们的珍藏。

  “他改变了我们人生的轨迹”

  “如果不是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我可能还在工厂的车间,用力气大小衡量自己的价值。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恢复高考的意义更为深远。”宋晓萍现在是大学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数十年。

  上大学前,戚敔当了6年防化兵,恢复高考时,他已经复员到了公安系统。“本来毕业后是要回到公安系统的,但是在黄山见到邓小平,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戚敔告诉记者,当时邓小平得知他们是南京师范学院的学生,连说三个“好”,并希望他们要将师范学好,“从那个时候起,我就下了弃武从文的决心”。毕业之后,戚敔谢绝了原单位的挽留,而是选择了到基层中学去教书,一教就是18年。其间,他担任过4个学校的校长,并创办过一所外国语学校。

  30年后深情赋诗纪念老人

  为了纪念30年后的重逢,更为了纪念改变他们命运的那场重要考试,纪念那位伟大的老人,他们集体创作了一首诗———《金色的秋天》:

  1978年的一个金色梦幻的秋天,我们50名学生,脚下踩着乡村的黄泥土,手上沾着机器的黑油污,告别了朋友同事,告别了父老乡亲,告别了妻子儿女,登上了青春的“末班船”,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头班车”,风尘仆仆来到大学,从此走进知识的殿堂,改变了人生命运。

  2008年,又是一个金色收获的秋天,全班同学重聚一堂,感谢恩师,感谢母校,感谢祖国改革开放30年带给我们的美好前程!

  我们入校在秋天,现在我们30年后的重聚也在秋天。

  我们幸运,我们美好,我们收获。

  金色的秋天永远令人难忘。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是这位老人带给我们78级同学,也带给全中国人民金色的秋天!

  作者:周伟 王晶卉/来源:南京晨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