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老百姓还敢花钱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07:54  沈阳网-沈阳日报

  金融危机“发酵”但钱该花还花

  记者采访发现,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到普通居民的日常消费,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镇农村居民,购物心态依然平稳。商场、超市的食品类、基本生活品类消费仍旧旺盛,只不过人们更加青睐购买价格实惠的商品。

  桂林市恭城县农民陈万洲对记者说:“听广播上说金融危机来了,但我们还没感觉到。粮食是自己种的不用买,到集市上去买副食品、服装等价格也不太贵,想买的东西差不多也都能买得起。”

  和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消费品相比,名牌服装、金银首饰、改善性住房、汽车等奢侈品、大宗用品的消费正在被“金融危机”推迟。济南市民戈军告诉记者:“我本来打算今年买房结婚,但楼市价格居高不下,我看了快一年的楼盘,最终还是决定再等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消费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王强东说:“其实,人们的消费信心不足主要是国外金融危机的传导,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目前,在广东省真正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也只有10%,多是集中在东莞那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国人传统的“节俭”意识被“激活”

  大部分中国人习惯在花钱上“量入为出”,可最近10多年,“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成为一些人的追求,于是出现了不少贷款买房、买车的人。记者最近发现,由于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变得不确定,很多人捂紧了钱袋,“价格合理”成为很多人购物的重要砝码,“能省就省”也自然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中国人传统的“节俭”意识被重新“激活”。

  2008年10月以来,广西腾扬劳动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高晓辉逐渐形成了上网购物的习惯,不仅自己经常在易购、拍拍等网页上浏览、查询自己喜爱的商品,还动员全家到网上购物。高晓辉算了算,相似品牌的商品在网上购买的价格比在大型百货商场购买便宜一半还多。目前,像高晓辉这样的“网购族”人数逐渐增多,他们共同的理由是“价格合适”。

  “节俭”意识不仅体现在购物上,带午饭的习惯也在一些地方恢复。在广西柳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黄仁露,常常从家里携带午饭到企业。因为黄仁露跟父母一块儿生活,有时和同事朋友在外聚餐,家里做的饭吃不完。她说:“现在算算账,觉得家里倒剩饭非常浪费,带上饭盒既不浪费,又节约了开支。”

  “消费潜力”亟待“内需内供”拉动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率只有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人创造出来的财富大部分没有被消费,而目前“扩大内需”正在被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政府推动内需之手需要与企业促进“内供”之手密切相连,才能实现消费的有效提振。

  刘芳在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做院长助理,她和爱人、孩子住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我早就想买房子了,可前几年房价比我的工资涨得快,买不起呀!”在北京像刘芳这样不靠父母资助但又想买房的人不在少数。

  北京大学教授黄桂田认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需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和政府对内需的强势拉动相比,普通百姓的消费欲望似乎还在慢慢“预热”。王强东认为这一方面源于中国人相对保守的消费观念,一方面也与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太健全有关。他说,现在中国人还不敢把钱花出去,是因为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都不明朗。政府真正拉动内需,应该切实为中低收入人群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保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据新华社电/葛素表、王志、何丰伦)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