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检察机关应当构建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加,涉法突发事件也呈增多趋势,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对法律尊严、执法秩序、社会和谐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害。但目前大部分司法机关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时,事前缺乏有效的防范机制和预警机制;事中,仅仅依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处理;事后仍然沿袭惯常思维,对突发事件瞒而不报,或仅仅在小范围内公开。一些检察机关也存在上述缺陷,为此,检察机关应当构建包括事前预警机制、事中快速反应机制、事后善后机制的处理突发事件模式。

  (一)突发事件事前预警机制

  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监控,及时发现涉检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适时发布预警信号,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化解矛盾。检察机关各部门都应当把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梳理清楚,分门别类制订详细周密的应急方案,要有明确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工作程序。经观察发现,检察机关的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团伙犯罪案件、恶性案件和申诉信访案件中。故检察机关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恶性刑事案件、群体犯罪案件中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恶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由于性格变异、恐惧严厉的刑事制裁后果,容易逃跑、自残、自杀或者攻击检察人员;群体刑事案件当事人的家属众多,其有可能会通过极端方式对检察机关施压,故此两类案件为检察院突发事件的高发区域。办案的过程既是处理社会矛盾的过程,也随时可能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承办此类案件的检察人员应当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在办案过程中始终注意突发事件

  的苗头,做好犯罪嫌疑人及其当事人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对职务犯罪侦查案件以及直捕、直诉案件的办案工作区加强管理,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对进入“办案工作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司法警察严格检查随身携带的通讯物品及危险物品。在检察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等时应严格执行派警制度,严密巡查,保障检察机关正常办公秩序。

  2.信访、申诉案件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信访、申诉案件,特别是疑难复杂的重信重访问题处置不当,常常也会引发突发事件。信访、申诉突发事件的预防系统主要由检察院的控告、申诉、侦监、监察等部门构成,应当加强对涉诉信访、申诉的处理,遇事主动请示,及时向党委汇报,加强横向联系,积极主动地与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互通信息,加强沟通协调。属本院管辖的刑事申诉案件,符合立案标准的及时立案,不符合立案标准的,将审查结果及时答复申诉人;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申诉案件,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和反馈,防止漏管失控。对无理上访的少数群众认真说服教育,针对其提出的申诉理由和案件的实际情况,面对面地向其解释有关法律依据,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针对控申信访接待工作实际情况,定期分析排查不稳定因素,在重大节日、重大政治活动之前,及时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布置防范措施,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社会对抗,尽早避免涉检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突发事件事中紧急处置机制

  一是要及时处置,控制事态。突发事件难以处理的原因之一在于当事人情绪激烈,事态恶化极其迅速,故检察机关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拿出办法,阻止事态迅速恶化,为下一步的处理留出时间。二是要统一指挥,协作配合。重大突发

  事件要由院领导带领相关各部门按照工作制度及流程联合行动,密切配合、整体作战,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三是要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有效组织和动员干警,迅速处理事件,绝不能在谁应负责上争论不休,应将事态控制平息后再作处理。四是要严格依法办事,讲究策略方法。对合理诉求但方法过激的事件,处置中应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要明之以法,开展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拒不听劝阻的则要适时采取强制措施,及时严肃处理;五是要做好现场取证工作,严密掌控局面,维护好社会治安,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同时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部门汇报事态发展的情况。

  (三)突发事件善后和恢复机制

  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往往过分强调应急反应阶段的投入,而没有给予恢复工作足够的重视,从而往往使反应阶段的努力大打折扣。完善的恢复机制可以使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序开展,安抚公众的心理情绪,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恢复检察机关执法严明的公正形象。

  对涉检突发事件的处置绝不能满足于控制事态发展和平息矛盾纠纷。应当高度重视善后工作,力争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彻查原因,仔细研究,提出完善的处理方案,防止次生事件、衍生事件发生,此为善后机制的最低目标。追究引发突发事件责任人、处置不力责任人的责任,督促检察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公正执法、在突发事件中认真负责,是中期目标。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建立防范问题发生的长效机制是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检察院)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