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并购教父罗哈廷

  大公司并购攻防战中,老总如能请到高盛或摩根士丹利为其出谋划策,那感觉是很好的,有如《三国演义》中的军阀找到了诸葛亮或司马懿做军师。但拉扎德公司(L““““d)的英雄们不这样看,他们自认为比高盛那些人还要高出一筹。在资本市场弄潮,高盛一靠资金二靠人,而拉扎德的好汉们是只出人不出钱,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客户谋财。他们自称“是一批重要的人为另一些重要的人出谋划策”。美国已经有人为他们著书立传了。

  2007年,关于华尔街的力作便是《最后的大亨》。该书讲述了拉扎德公司的发家史。

  “老大嫁作商人妇”

  《最后的大亨》的故事以拉扎德公司的历届领导为主线,而领导中费利克斯·罗哈廷(F“1i“R°h“ιyn)又是一位灵魂人物。罗哈廷1928年5月20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934年-1942年在法国生活。1942年为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罗哈廷随父母移民美国。大学毕业之后,罗哈廷进入拉扎德公司在纽约的分所工作,很快便脱颖而出,1961年成为合伙人。

  罗哈廷一生成就斐然,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几乎无人能及,只有一事遗憾,就是没有当上财政部长。1992年总统大选之初,克林顿曾经登门拜访罗哈廷,想请他拉钱助选。罗哈廷阅人无数,但这次却看走了眼,对其比较轻慢。

  克林顿上台之后还是想请罗哈廷出山,准备派他去美联储当一个副主席。货币政策方面罗哈廷比格林斯潘还要极端,说新经济期间通货膨胀是只死老虎。这话克林顿爱听。美国总统最喜欢减息,最恨加息。前财政部长鲁宾与格老私交甚好,不愿意有外人进来搅局,于是与他们在参议院的盟友联手,成功地将罗哈廷阻截在美联储门外。最后罗哈廷只能弄了一个美国驻法国大使干干。

  罗哈廷和鲁宾一样,从公职上下来后在一家大公司找了个闲职。鲁宾在花旗银行当高级顾问。罗哈廷的名气没有鲁宾的大,去了一家华尔街的二流券商,在雷曼兄弟公司做了一名高级顾问。“老大嫁作商人妇”~~~并购教父最后也要走这条路。

  投资银行家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两块:公司上市和并购。并购业务是块大肥肉,风险小,回报率高。在美国大型并购业务的交易额经常高达上百亿美元。2007年华尔街券商从并购业务中得到的咨询费高达85亿美元。现在中国公司到海外收购很时髦,背后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企业确有业务方面的战略需要,二是有人好大喜功,再就是券商在背后煽风点火,极力怂恿企业搞并购或分拆~~~并购不成券商也收费。

  罗哈廷在业内早已很有名气了,做过许多大业务。1986年日本住友银行收购高盛股份就是由他操办的。但他名满美国是因为帮助纽约市度过了债务危机。1975年纽约市濒临破产,当时的福特总统反对联邦政府给纽约市出一文钱,态度还很坚决。罗哈廷不畏艰难,赴华盛顿多方游说,终于说服总统援手。

  罗哈廷不仅并购事业成功,而且还努力做一个儒商。中国的儒商舞文弄墨,外国的儒商喜欢谈哲学。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希望自己死了以后被人作为哲学家来怀念。罗哈廷略微谦虚一些,只以半个哲学家自居。不过,他写过文章、出过书。1983年他出了一本集子,书名是《经济学和公共融资文集》,内容涉及经济、金融、银行和外交。

  见血封喉

  并购业务做得好的券商都是人际大师,罗哈廷也不例外,与许多公司首席执行官打得火热,但对手下却非常苛刻。他一进办公室,其他小合伙人都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毕恭毕敬地站起来。有什么办法呢?罗哈廷有这个资本。高盛前首席执行官保尔森说过一句名言:券商20%的人创造了80%的业务。而罗哈廷在20%的人中又是高手。

  罗哈廷的手下给他取了一个诨名,叫“见血封喉”,意思是说他对手下很刻薄。按《最后的大亨》一书的介绍,见血封喉(“P““)原是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植物,毒性很大,周围寸草不生。罗哈廷比见血封喉还毒,给他干活卖命的人累死累活,而且还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罗哈廷有比较固定的人员为他工作,通常指定一位级别较低的合伙人负责协调工作,而罗哈廷则负责搞定客户的关键人物和董事会成员。罗哈廷下了死命令,不许手下任何人与客户的CEO直接交往,电话联系也不行。一次,客户的首席执行官当众表扬了罗哈廷的一位手下。罗哈廷恼羞成怒,随即将此人打入冷宫,永不启用。

  罗哈廷如此薄情寡义,为什么还有人愿意为他干活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罗哈廷的手下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像罗哈廷那样风光露脸。但能够做到罗哈廷这个层次的,毕竟是少而又少。按《最后的大亨》一书作者的介绍,美国的券商行业,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雄风不再

  罗哈廷是个厉害角色,公司的其他干将也不是善主。《最后的大亨》揭露了券商内部的斗争。领导不仅对外隐瞒情况,领导之间也是相互隐瞒。持续不断的内耗终于伤了拉扎德公司的元气。

  除了公司内部的小气候之外,外部的大气候也是变化的原因。拉扎德公司的全名是拉扎德兄弟公司,成立之初是一家卖干货的小店。但随着市场的变化,拉扎德公司也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当时拉扎德公司的领导班子并不着急。他们认为,高盛这样的庞然大物越多,客户就越需要拉扎德公司这样的精品店来担任财务顾问。不曾想到高盛大搞关联交易,不顾利害冲突,一个交易中同时充当几个角色,发了很多大财。但到底哪个模式好,现在尚无定论。次级债危机之后,美国“一站服务”的大券商模式受到新挑战。

  《最后的大亨》一书的作者威廉·柯恩记者出身,后来又在华尔街干过17年的投资银行,先在拉扎德兄弟公司干了6年,后来进JP摩根发展。出于种种原因,券商的雇员一般都不愿自曝家世,离开雇主之后一般也是守口如瓶。但柯恩说出了许多秘闻,说不定他原来就是到这个行业来长期卧底的。(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