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区建设不能仅靠政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08:38  东方网-文汇报

  加大民生项目投入是中国此轮经济保增长计划的重点之一,然而,如何确保政府投入有效地“产出”民众需要的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前天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政府创新论坛暨民间组织与社会管理学术研讨会上,京沪两地社会学学者呼吁,支持社会网络发育成长有利于实现政府公共投入的高效产出。

  社区设施缘何“靠喂奶生存”

  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已经启用的设施如今要“靠喂奶生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化、市场化力量在社区发展中缺位。

  上海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直指当下社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过度行政化问题。他说,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之后,运行、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开始出现,往往表现为多方投入资源、缺乏整合利用;一些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阳光驿站”等公共资源人气不足,有些甚至变异为部门资源,出租牟利或挪作他用。

  “关键是社区建设的主体目前基本局限于党政部门。”卢汉龙认为,“工作进社区”被异化为“工作下放到社区”之后,社区建设变成了“政府建设”,对社区发展状况的评估也变成了行政性工作考核,容易忽略群众的感受,居民建设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自然就不足。

  社会网络自身发育不良

  在卢汉龙看来,中国的社区发展必须走出“政府建设”的小圈子,着手健全四大组织网络:党的网络、政府行政网络、市场单位网络和社会团体网络,“当前,社区党政网络建设成效显著,但市场网络、社会网络的发育情况并不理想;应重视挖掘和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

  然而,“能力不足”恰是社会网络发育不良的一大原因。与行使管理职能的政府行政网络不同,社会团体网络的功能是社区“治理”,即依托民间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敏锐把握自主寻找解决办法,但当前国内的社区社会组织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显洋在研究武汉、深圳、沈阳、大连、成都等地社区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区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很低,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中,除了街道、居委会干部外,以下岗失业人员、待业人员、退休人员等为主,他们基本不具备与社区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政府要培育“社会组织孵化器”

  通过培育“社会组织孵化器”,实现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可以破解社会组织能力不足、社会网络发育不良这一难题。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炳耀指出,现行的依靠民政部门管理社会组织的模式已经显露出很多问题,建议政府直接管理一些规模较大、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民间组织,而将二级发展与管理的职能再转移给它们。

  获得2007-2008“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长寿街道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以实践证明了这一建议的可行性。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红云先后两次对这个项目实地调研,他发现,以非盈利民办非企业单位面目出现的长寿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发挥了“枢纽”作用:一方面,它立足提供信息、解决问题,引导、扶持、培育了社区慈善超市等一批服务性、公益慈善类民间组织,起到了“孵化器作用”,;另一方面,藉由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运转,建立起社区社会组织预警网络,及时反馈信息,协助政府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周红云认为,这种“社会组织孵化器”实现了社区建设、政府职能转移与社会网络发育的同步推进。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出席论坛并致辞。

  本报记者钮怿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