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扩大内需要立足自主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15:18  新民晚报

  阿西

  海关总署12月10日公布了11月份我国外贸数据,11月单月,中国出口超千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下降,进口700多亿美元,同比下降比例达两位数,但单月顺差仍然达到400亿美元的高位。

  数据有喜有忧。喜的是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忧的是经过7年来几何递增似的发展,我国外贸出口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

  针对这种情况,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央屡出政策从宏观方向把握经济全局,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战略思路。这个精神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扩大内需,不仅成为应急之策,更是长远战略。当然,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要继续做好外贸市场,比如开辟新兴出口市场等。

  扩大内需,已成共识。但具体怎么落实到经济工作中?既做到能够应急,又保证不是见招拆招而惠及长远?这不是一个简单地看到国际市场没有了,就使用出口转内销的老办法来转型,就可以达到的。

  我们现在的经济有很强的国际贸易依赖度。这曾经对我们经济发展起过很大作用。尤其近十年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中国产品价廉物美,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个针对世界市场的优势是有局限的。不仅它单纯依赖出口的空间受制于全球市场波动,就是我们很自豪的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也有发展局限。一味地依靠人海战术打价格战,其实这样拼资源、拼能耗的“外贸优势”,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显露出问题。只不过那时国际市场好,容量大,我们可以忽略粗放的出口。现在国际市场萎缩了,出口增幅下降了,危机中却是包含着某种机遇。

  对机遇的把握,不是简单的市场转向,不是要把国外消失的市场转回到国内来。而是要立足国内市场,重新塑造中国制造的新形象。因为国际市场不是永远不变的,既不会永远为中国制造开红灯,也不会永远开绿灯。只要产品具有竞争力,中国制造依然是强大的。塑造中国制造的新形象,可以归结为塑造中国制造这个品牌。把拼资源拼能耗,依靠人海战术打价格战的旧中国制造,改造成有核心技术,有优势品牌的新中国制造。

  这样转型才能有真实内需的立足点。因为所有世界级的品牌,无论是美国的可口可乐,还是日本的松下,德国的西门子,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先在本土市场站稳了脚跟,才逐渐走向世界的。即便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有品牌美誉度的联想、海尔也是如此。

  一个产业应该面向世界市场,也必须面向世界市场,但它的立足点却首先是本土的。一个不能为本土消费者提供最好服务的产品,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会高。

  虽然我们可以说扩大内需的具体办法很多,但只有立足本土发展起来的自主品牌带动的内需,才是真实的经济新格局。否则,没有品牌的中国制造依然会在世界车间和世界工厂的定位中模糊,而它转向国内的销售,也不过是一次短暂的出口转内销,不是真实的内需,这都是不可持续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