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每天都有人死,直至病房空无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3日02:41  扬子晚报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罹难71周年祭日。本月7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收到了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曾在医院工作过的中国医生周纪穆的亲属,将周医生生前回忆录的手稿捐赠给了该院。相比较之前该院收藏的威尔逊等外籍医生的日记,这份手稿对于记录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弥足珍贵,也是对之前威尔逊医生等外籍医生回忆史料的有力佐证和补充。周纪穆医生也成为目前所知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鼓楼医院参与救治难民的唯一的中国医生。

  参观医院纪念馆后,家属决定捐出珍贵手稿

  鼓楼医院院办主任伊澎还记得,今年9月25日下午5:30左右,天色已晚,医院行政工作人员也准备下班。就在这时,办公室来了几位老人,他们自称从上海来,他们的父亲生前在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名叫周纪穆,并带来了父亲的回忆录——一本32页的打印稿。

  送走几位老人后,伊澎翻开这本回忆录,心里突然一震,因为其中的第三章节,标题就是“鼓楼医院”。描述的是周纪穆作为一名内科医生,从1937年12月12日晚来到南京鼓楼医院,在此协助五名外籍医生救治难民和伤员,一共144天的经历。翔实的记载,就是一本生动的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她立即将这本稿件送到院长丁义涛手里。丁院长仔细阅读后,决定第二天亲自接待几位“神秘”的贵宾——带周纪穆医生的儿子、女儿和女婿参观医院的纪念馆。

  周纪穆的儿子周锦碚告诉丁院长,父亲1931年任南京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一团卫生队队长,从1937年12月12日到1938年4月7日,在美国医生威尔逊的领导下,在鼓楼医院救治难民和士兵。

  让丁院长没想到的是,12月3日,周锦碚致电鼓楼医院,表示愿意将老人的手稿和一些遗物捐赠给医院,包括在南京时用过的血压计,还有珍藏的病理切片资料等等。

  昨日,周锦碚告诉记者,捐赠是为了完成父亲的一个未了的心愿。周锦碚说,父亲生前曾多次提到鼓楼医院,说这座安全区的医院是唯一能救治中国难民的战火中的“绿洲”,而在医院的144天,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却的记忆。今年5月,原本老人到宜兴时,想要到南京来看看。但是老人突发疾病,紧急回上海入院治疗,之后8月19日在医院去世。周锦碚说,“父亲是上海最后一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

  尘封69年后老人决定要说话,手稿改了十几遍

  对于这段历史,周纪穆医生之前沉默了69年。周锦碚告诉记者,此前,父亲对于在南京的这一段历史很少提起,连母亲都不了解。但是,2004年的5月,周纪穆去南京探亲时,突然提出要去看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纪念馆里,他沉默了良久,悲痛之情溢于言表。那次,他在纪念馆幸存者名单上,第一次登记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因此也成为在上海的唯一一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周锦碚说,父亲曾对他们子女说,原本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世事沧桑,他也不愿意多说。但是他想,这批亲眼见证历史的人已所剩无几,他还能活几年?他有责任把这段亲身经历告诉世人。告诉后人当年国民遇难的情况,和一心抗战要把侵略者赶出国门的坚定决心,还有我们民族的气节!此后,老人撰写了篇《亲历南京大屠杀》送给纪念馆。

  2006年,美国导演找到周纪穆医生,请他参与纪录片《南京》的拍摄。周锦碚回忆说,“当时父亲已经90岁,在录制的四个小时过程中,思维清晰,讲述一气呵成。”此后,他表示,要趁自己的记忆力尚可,想要把在南京的那一段经历用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下来。 于是,他亲自拟提纲,每天想起什么来,就用随身的小本子记录下来,然后由女婿整理并打印。经过反复的修改,直到去年8月份,第一稿才出来,他又反反复复地修改了十几稿,终于于今年2月份成稿。书稿名为《风雨九十载》,分为八个章节,其中第三章《保卫南京》和第四章《鼓楼医院》就记录着南京沦陷的那段历史。

  老人记忆力很好,手稿翔实、真实

  鼓楼医院党办王斯瑶主任将周纪穆老人的回忆录中描述的医院状况,与威尔逊医生当时留下的日记相比较,基本吻合,“说明老人的记忆力非常好。”王主任说,而其中描述的仅有5名外籍医生也与史料相吻合。老人捐赠的血压计,是上世纪初美国产的,到现在还能用,也和医院收藏的相关物品相似。鼓楼医院丁义涛院长告诉记者,在医院收藏的史料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外籍医生的,还没有中国医生参与救治的史料。

  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专家张连红告诉记者,目前史料对于鼓楼医院的记载中,确实还没有关于中国医生参与救治的记录,而周纪穆提供的手稿中的部分内容,填补了这段空白。周纪穆也成为了有史料记载的,南京大屠杀期间,在该院参与救治的唯一一名中国医生。而过去对于鼓楼医院的这一段历史,都是以西方人士的眼光描述的,而周纪穆医生作为一名中国医生,作为日军暴行的亲身经历者,对这一段历史进行回忆,其回忆录本身就是对威尔逊日记等当时留存下来的史料进行补充,相互印证,从这个角度来说,周纪穆医生的回忆录非常有价值。通讯员 刘宁春 记者 于丹丹

  12月13日,日本军队已完全占领南京。南京的四所红十字医院有三所已落入日本人手中,只有鼓楼医院在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控制之下,成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唯一能救治中国难民的战火中的绿洲。

  威尔逊医生出任院长,两位中国牧师王志诚、卢希贤分别任行政助理和总务,我任医疗助理,孙护士长任医护助理,杨药剂师分管药品器材。医院共有医务人员二十多人。在威尔逊医生的主持下,一个特殊的难民医院出现在人间地狱般的南京。

  现代人类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屠城,就在我们东奔西跑最终躲进鼓楼医院的同时开始了。

  ……

  由于伤员大多是外伤,因此极易感染破伤风。当时医院里有二十多名破伤风伤员,由于没有适当药物救治,全身抽筋,疼难以忍受。虽然医务人员极其缺少,但这个病房仍派专职护士全天候护理。我是内科医生,每天都查病房,听到病人病痛折磨的叫喊与祈求生命延长的目光,我的心在颤抖。由于没有治疗破伤风的药物,而且其他药物又十分缺乏,只能给予少量的镇静、解痛、止痛药物,缓解伤员痛苦。我是医生但无力挽救他们的生命,也只能违心地含泪给予精神上的安慰。这些伤员从早到晚惨叫不绝,每天都有人死去,直至最后全部死去,病房到空无一人。看到这一切,我的心在流血。

  回忆录摘录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