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年留守警察回忆1937年逃生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3日08:38  南京晨报

  晨报讯 “当时我就是一个热血青年。”昨天,在南京淮海新村一间普通的公寓内,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屠杀的见证者邱超,尽管已92岁高龄,但老人思维敏捷、口齿清晰,作为当时留守南京夫子庙的一名警察,老人讲述了1937年日军屠城时的所见所闻。

  “1937年我正好21岁。”邱超说,1937年他在南京警察厅第三警察局下面的夫子庙派出所任职,地址在今天的白鹭洲公园鹫峰寺内。

  七七事变后不久,就经常有日军的飞机飞到南京来空袭。后来国民党军队调来飞机进行阻击,1937年10月成功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敌机坠毁在光华门外,机上5人当场身亡,第二天报纸上的标题非常的醒目,“击落日寇飞机寇五头毙命”。

  “到了12月就开始紧张了”,老人告诉记者,由于日军从上海越打越近,国民党政府也开始搬迁到重庆,这时南京城开始大疏散。当时,留下来的警察专门成立了一个警察部队,有三四百人,每人还配了步枪,在光华门里一带巡逻。而国际组织在五台山、宁海路一带划了难民区,无处可逃的平民都往那儿跑。

  “当时太残忍了”,老人称,1937年12月12日,日军已攻到城郊,南京城有的地方已失守。邱超一心想跟大部队过江抗日,当时下关的挹江门挤满了人,但江上没有一只船,眼看日军越逼越近,大家纷纷开始跳江逃生,当时的情况非常惨烈,“只要能找到一条板凳,一块木板就往江里跳”。

  见过江不成,老人折回到清凉山,虽然已是晚上11点多,南京城火光冲天,到处是敌人的烧杀抢掠声。后来,老人实在无处躲就来到难民区,这时难民区开始戒严。老人又循着路来到了江苏路45号的芬兰领事馆,敲门半天,碰巧遇到几个先前躲在里面的警察同事。领事馆里挤满了男女老少,邱超在里面躲了两个月,中间日军来搜查过三次,几次化险为夷。

  作者:黄益/来源:南京晨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