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3日12:50  新闻晚报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覃里雯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张欧亚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肖成红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孙玉松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李海青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乔宏阁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叶立群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李卫华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赵晓梦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刘忠信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鲁强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赵锋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周建平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寿光武

  

回顾30年,他们有话要说

  刘守华

  □新闻晚报特别报道组 摄影 任国强

  今天上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媒体联合报道论坛”在沪举行,15家报网主流媒体总编及代表汇聚一堂,交流改革开放30年报道的创新经验,思索新形势下媒体的竞合之道。

  扬子晚报总编刘守华:

  互动式展示30年成就

  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央高层新年伊始即高调宣布中国今年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公众的目光无不在期待。作为主流都市类媒体,我们不得不思考:该如何做出有价值有分量有特色的报道,理清我们的思路,展望改革的前程。

  扬子晚报首先推出 《纪念改革开放30年:那些人那些事》,又陆续组织策划了《影像30年·寻找江苏记忆》图片专题等报道活动,形成纪念改革开放30年五大系列报道,每个系列专题每周在版面上亮相,并在扬子晚报网站开辟对应专辑,多方位、互动式展示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和深刻变化。

  (记者 谢飞君)

  新闻晚报主编寿光武:

  寻求体制机制创新

  提及改革开放,不能不提体制机制的创新。现在,中国报业的体制改革还落后于很多其他行业,报社的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

  新闻晚报诞生于1999年1月1日创刊的新闻报一日三刊,是中国都市报浪潮中新生的一员,兼具都市报、晚报的特性,既面向市场,贴合都市生活,也面向家庭,适合晚间休闲阅读。作为党报集团子刊,它还承担着引导舆论的社会重任。为了确立自己的市场主体地位,我们于2004年启动一场改版改制,成立了晚报经营公司,建立“风火龙”自办发行队伍,发行量上扬,社会影响力扩大,为读者所肯定。报社改制目的有两个:一是更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二是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有效引导舆论。新闻晚报会继续探索,争取为中国报业改革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案例。 (记者 俞陶然)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周建平:

  从“文化沙漠”到“文化大省”

  广东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过去是主打经济牌,而后是“以文化论输赢”,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理念。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迅猛发展,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有人认为“广东人只认钱”、广东是“文化沙漠”。 1992年小平同志视察南方以后发表讲话,广东的文化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期间出现了许多文化的精品。期间,传媒出版业也迎来大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文化沙漠”之说早已打上句号,如今广东逐步走向“文化大省”。 (记者 祝玲)

  新安晚报常务副总编赵锋:

  先导性和开放性的农村改革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聚会,以“十八颗红手印”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幕,小岗村也因此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回眸30年,安徽的历次农村改革在全国具有先导性和开创性,从首创“大包干”到首推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农村综合改革。 (记者 张勇)

  钱江晚报副总编鲁强:

  民间浙商风光无限

  浙江对改革开放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草根的崛起。

  这30年中,浙江留给人深刻印象的不是“琴棋书画”,而是一批来自民间浙商的风光无限。无论是义乌小商品市场,还是“温州老板”,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济发展令人瞩目的现象和群体,他们是地道的“民营经济”。 (记者 东悦杭)

  齐鲁晚报副总编刘忠信:

  “三十而立”主题再现历史

  今年年初开始,齐鲁晚报就成立了由20多人组成的采编队伍,具体负责落实改革开放三十年报道,其中12个版的“山东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特刊获得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高度评价,称这组报道“再现历史,见人见事,有血有肉,富有新意,是齐鲁晚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刊的显著特色”。 (记者 钱妤)

  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赵晓梦:

  川人敢为天下先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四川为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变而自豪。说到改革开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深圳,是小岗村,其实四川广元的向阳镇正是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这足以证明川人敢为天下先的胆量。 (记者 唐舸)

  山西晚报副总编乔宏阁:

  三重身份 三种感受

  感知30年改革开放,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山西人、一个媒体人,滋味各有不同。

  从1980年到1992年,国家约十分之一的重点工程集中在山西重工业,特别是能源工业,大量民营资金也涌入煤炭业。一个能源巨人从黄土高原崛起,她在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提供巨大动力支持的同时,也使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感受着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的痛楚。真正的传媒工作者,必然常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与国家民族共命运,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新闻人的天职。 (记者 王凤梅)

  大河报总编助理李卫华:

  河南实现多个转变

  既是中原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的河南,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已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

  (记者 王艳辉)

  辽沈晚报编委叶立群:

  每件事都强烈改变着辽宁人

  辽宁这个地方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是计划经济最完善的范本,也是最后退出计划经济的。对辽宁人来说,改革开放带来变化的感受可能会更强一些。大中型企业改革,辽宁沿海地区的发展。这里有更多关于改革开放的话题可讲,每件事都强烈地改变着辽宁人。 (记者 李宁源)

  北京晚报代表李海青:

  回望30年 深切感受巨变、多元

  三十年,回头望,首先脑海中跳出来的就是两个词——巨变、多元。

  巨变,指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交通,铁路从拥挤的绿皮车到动车组,今后还将有京沪高铁。多元,北京晚报曾经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向市民征集改革开放30年来标志性流行语。结果“讨个说法”、“海选”都榜上有名。 “讨个说法”是《秋菊打官司》里民告官引申出来的,“海选”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这些都反映了我国进步、多元的精神面貌和令人振奋的可喜变化。 (记者 王楠)

  天津今晚报代表孙玉松:

  重铸辉煌的30年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天津重铸辉煌的30年,也是天津逐渐形成海运、空港、金融、能源重镇枢纽的历程,最具代表性的就在于天津泰达经济开发区向滨海新区整体发展的演进,以及国内第一支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的设立。

  (记者 徐洁云)

  新文化报主任肖成红:

  黑土百姓生活相当好

  30年前,大板车、毛驴车是主流;30年后,私家车已司空见惯。生活水平的变化是原来想都没想过的。一句话,现在吉林省百姓的生活,那是相当好! (记者 郭影)

  搜狐网新闻中心总监覃里雯:

  “回首30年”将影响更多人

  在2008年这个历史节点,我们回首改革开放30年,发现它对实际生活、对我们每个人个体生活的影响是如此深远。每家媒体都试图描述这些变化和影响。搜狐与各地都市报合作报道“改革开放30年”的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也影响到更多的人。 (记者 王嫣)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