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与网络为伍成就美国梦(1)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4日07:55  新京报

  

与网络为伍成就美国梦(1)

  入选理由:他是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历史因他而刷新;他对年轻选民的尊重,对网络的热诚赢得了回报;他言必称“变革”,迎合了经济危机时代美国民众渴望突出重围的心理诉求。

  2006年,时任谷歌全球总裁施密特预言:“能够发挥互联网全部潜力的候选人,将会在新一届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两年后,预言得到验证:脱颖而出的是“Web 2.0总统”———奥巴马,施密特本人也以高级顾问的角色为奥巴马打赢了“网络战”。

  近九成捐款来自网络

  网络改变了全球沟通方式,奥巴马阵营从中获益。从建立Myspace主页和Facebook主页,到在YouTube传播海量拉票视频,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充分利用了网络时代的竞选技巧和筹款方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发动网民投身大选,并最终筹得创纪录的7亿美元竞选资金。

  在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奥巴马的团队能更容易“发掘”年轻选民。这些年轻人的电话号码通常不在当地“电话库”中,这意味着竞选阵营愿意投钱购买数据时,可仓库里没货。不过,网络改变了“数据短缺”的困境,在各种交友社交网站上,大量年轻人的联系方式都呈公开状态。年轻人既不经常看电视新闻,也不会买报纸,但却会在YouTube上搜索竞选人的视频。这一特点也被奥巴马竞选阵营很好地利用了。

  大选决战前夕,奥巴马已成功募款6.4亿美金,其中87%是通过网络募来的小额捐款,创下网络政治捐款的纪录。这也保证他从始至终都有充足的竞选资金,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所有竞选开支比例为2:1。在竞选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奥巴马的团队还向十多款游戏投放广告,借助网络游戏接触到年龄18岁至34岁的年轻选民。

  到2008年10月,奥巴马在网络营销上的总投入为800万美元,与整个竞选广告总投入相比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其充分发挥了网络营销的精准性,以较少资金投入取得了巨大的宣传效果。

  常与学生领袖见面

  奥巴马实现“美国梦”的背后,折射出美国政治潮流的变迁。与历届总统大选相比,2008年年轻人参与政治的热情大增,他们的投票率创下百年纪录。在30岁以下的选民中,奥巴马赢得了2/3的支持率,而麦凯恩赢得32%。

  每到一处,奥巴马都能吸引比对手更多的年轻人的支持。草根语言、低调姿态,当然还有入时的着装,与那些老牌政客相比,奥巴马似乎更适合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有人指出,奥巴马既是年轻人热情参政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受益者。对于那些只经历过克林顿和布什两位总统的新一代选民而言,奥巴马代表着新的变革。通过宣扬变革,奥巴马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这反过来又成为他带来的“变革”之一。

  首场艾奥瓦州的预选中,参加政党会议的民主党人数增加了90%,年轻选民则增加了一倍还多,达到了135%,支持奥巴马的年轻人是支持其他竞选人的四倍。在南卡罗来纳州,为奥巴马投票的30岁以下年轻人比为所有共和党人投票的人都多。

  实际上,这要归功于其成功的拉票策略。为了获得这批选民的支持,奥巴马采取了“非常规”竞选策略。在各地竞选途中,每到一处便同当地的学生团体领袖会面。而在其他的竞选阵营,这样的机会从来不会留给毛头小子,只有当地的重要人物和捐款人才会被邀请和竞选人面谈。

  奥巴马美国梦最纯粹

  奥巴马与年轻选民相互吸引,有关前者身世的文字、图片在网络上均有着极高的点击率。美国大选投票日前夜,奥巴马得知远在夏威夷的外祖母去

  (下转B03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