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良渚文化刻符大玉璧首次出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4日09:28  东方网-文汇报

  

良渚文化刻符大玉璧首次出土

  左图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玉架山遗址16号墓出土的刻符大玉璧、玉琮。

  本报杭州12月13日专电(驻浙记者万润龙通讯员陆文华)记者今天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杭博物馆联合考古队获悉,杭州余杭区临平玉架山遗址发现了一件刻写了两个符号的刻符大玉璧,玉璧直径达24.6厘米。

  这是迄今首次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刻符大玉璧,也是浙江省境内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最大一件玉璧。这一重大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史前文字、宗教刻符、良渚文化聚落形态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件精心打磨得光滑如镜的大玉璧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锦炎、丁品、楼航等专家仔细辨识后确认,一个符号刻写在玉璧正面,另一个刻写在玉璧内凹边缘。考古专家初步认为,这2个刻符很可能是史前文字符号,相当于后来出现的文字;也可能反映某种宗教信仰,或大型宗教活动场景。这对于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宗教刻符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前,这类刻划符号大多发现在良渚陶器上,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刻符大玉璧在良渚文化考古史上还是第一件。因此,这一发现的意义非同寻常。

  出土刻符大玉璧的临平玉架山遗址16号墓位于余杭经济开发区,安置在墓主人左腰腹部;玉璧直径为24.6厘米、厚约1.5厘米,属透闪石-阳起石系列软玉,厚重,圆大,精美。12月6日下午3时许,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杭博物馆联合考古队总领队丁品和具体主持玉架山遗址发掘工作的楼航等考古学者在清理16号墓时,发掘出土了大玉璧、玉蝉形饰、玉带钩、玉端饰和12件石钺等器物。在这个长约2.3米、宽约1.3米的墓坑里,发掘人员还发现了一件玉琮。

  考古专家分析认为,玉架山遗址16号墓是一座良渚文化晚期、规格较高的墓葬,距今约4000多年。墓主人同时随葬玉琮、玉璧、石钺等礼器,象征其拥有神权、财富和军事统帅权,说明墓主人生前地位显赫,在聚落中享有较高的规格等级。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是配合余杭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进行的,目前已发掘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9座,出土各类随葬品近200件。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