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2.2岁”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4日10:06  常州日报

  从63.3岁到75.5岁

  对于常州卫生系统的老职工而言,这是记忆中一幕幕曾经熟悉的场景——灰暗的土墙上,开有若干个并列的小洞,洞口外排队挂号的市民挤满了整个“大厅”;一座只有4层的病房大楼堪称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管冬夏,这里总是人满为患……

  “仅从常州卫生系统的硬件设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在市卫生局局长朱雄华看来,在人才密集型、装备密集型的卫生行业,正是硬件设施的提升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这30年来不断推动着常州卫生向前迈进,进而保证了市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最简单的比较,就折射出常州卫生事业的发展——80年代初,常州市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3.3岁,而现在则提高到了75.5岁。”

  事实上,盘点30年来常州医疗机构建设,如果用最直观的眼光去观察的话,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的确是最为明显的变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妇幼保健院病房大楼、市儿童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市医疗急救中心大楼、市中心血站大楼、市卫生学校新校区、金坛市中医院综合病房大楼等卫生基础建设项目相继建成。统计数据表明,“十五”以来,全市完成卫生重大基础建设项目6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26亿元。

  医学技术水平的显著进步,更为拔地而起的医卫大楼注入了内涵与底气:近年来,全市获国家自然科技基金会项目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建成国家认可实验室,建立14个重点专科实验室;完成心脏移植、自(异)体肺脏移植、胰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人工助孕、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重大项目,填补了我市医学领域的空白。肾移植1300多例,名列全省第一,步入全省领先、国内先进行列。

  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我记得那是一间解放之初建造的木结构老房子,前后3间,有个咳嗽感冒什么的,附近居民会到那里配点药,虽然条件差了点,但也挺方便。”20年前,市民周兰芳居住在西直街沿河的老屋内,步行去钟楼医院西仓桥卫生所用不了5分钟。虽然设施和环境简陋,但于1988年启动的卫生所“破冰之旅”却着实方便了很多市民就医,那时由各医院开设的社区卫生所达到了近30家。

  “如今的条件可不是那时好比的了。”而今,搬至紫阳花苑的周兰芳依旧喜欢到社区医院寻医问药,“除了方便,现在的社区卫生站设施更全,价格还便宜呢!”周兰芳说,从她家走到永红街道清潭花苑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不到10分钟,在数百平方米的卫生站内,心电图、B超等设备俱全,(下转A3版)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