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早上六七点钟的生意2:"早餐工程"为何叫好不叫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00:06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高利锋

  ■核心提示

  “早餐工程”在省城实施已有5年时间,却由于流动性差、利润低等原因,处境尴尬,更是无法达到“每500人一个早餐经营网点”的原计划标准。

  “放心早餐”作为市政府为老百姓实施的一项惠民举措,凭借营养、卫生、健康、便捷的四大法宝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这项工程实施5年来,却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发展5年全市仅存300辆

  早晨六七点钟,省城的早餐车迎来了它们的“生意”,匆匆而过的“上班族”和背着书包的“学生群”是它们的主要消费者。“有热豆浆吗?”在省城谈固西街和槐中路交叉口记者看到,由于气温很低,到早餐车购买早点的顾客大多行色匆匆,其中大多要求购买加过热的食物。

  事实上,这些印有“政府放心早餐”字样的手推车,在省城已经存在5年多了。2003年1月18日,在市民的一致期待中,石市早餐工程正式启动。按照当时的规划,3年内早餐摊点将发展到4000家、“每500人一个”;事实上,5年多过去了,目前市区的早餐车只有300辆左右,可为3万人提供早餐,但这个人数还不到市区人口的2%。

  2003年省城开始开展早餐工程,但由于经营问题,第一家参与这个工程的企业豪顿公司,苦苦支撑了不到一年时间,就黯然退出了;之后,胖胖面业和三和公司一起经营早餐工程,如今,就剩下三和一家了。

  ■三大问题卡住“放心早餐车”

  为什么迎合更多省城人“卫生、健康、营养”的需求而推出的产业化早餐,它就叫好不叫座呢?

  “早餐是一个微利的行业,投资大回报慢,稍有不慎就会亏本。”石家庄三和豆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来喜说。据了解,豪顿公司当年曾经短短几个月内,就从60辆早餐车一口气扩张到了350辆左右,结果实际收益离预期相差甚远;而三和公司,也是在2004年开始,亏本摸索了两年后,2006年下半年才开始扭亏为盈。

  同时,品种少、口味单一也是早餐车运转缓慢的一个瓶颈。“来来回回总是那几个品种,两天就吃腻了。”市民林磊说。记者在石家庄市第27中学附近采访时发现,一个早餐车所在的街道一侧,开着三四家早餐摊点,生意明显好过早餐车。

  另外,早6∶00-8∶30的经营时间,不分季节和节假日,也流失了不少消费者,“如果周末把时间延长到9:00,我就可以多卖1/3的量”,一位早餐车经营者说。

  ■早餐工程要“称心”

  我省著名餐饮文化学者、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孔润常说,市民对“放心早餐”的安全性的“放心”,并不意味着这些早餐的质量必然是“称心”的。

  三和公司的总经理刘来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目前也正在继续坚持“放心”标准的同时,努力打起了“称心”牌。

  ■市民声音

  □市民孙庆闻(68岁):“早餐工程”只是售卖,并没有给就餐者提供桌椅等就餐设施,很不方便。特别是我们上了年纪的人,买了早餐却没地方坐下来,总不能站着吃吧。

  □学生赵博(13岁)买过早餐工程的包子,太难吃了,皮太厚,馅很少。它的汉堡还凑合,但老妈又说从没听说过那些生产厂家,怕不可靠,不让吃。

  □市民郑伟林(33岁):我家门口就有一个早餐摊点,几年了我总共也就吃过两三次。因为我就爱吃油条、豆腐脑,早餐工程的摊点不卖这些东西。每天我还是到路边摊买。吃惯了,口味难改。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