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花仙子”故居成大杂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02:35  扬子晚报

  近日,有读者向本报反映,南京城南百花巷有一处建于清末的名人故居——程先甲故居,这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成了脏乱不堪的大杂院。程家后人想通过本报呼吁有关部门出手,保护这座古建筑。

  前后七进老宅成大杂院

  记者昨天走进中华路附近的百花巷,记者发现这里还保留着浓厚的老城南生活气息。逼仄的巷子里穿梭着骑三轮车的小商小贩,巷子中央彩旗飘飘,路两边的柱子上拉了很多绳子,晾满了花花绿绿的衣服和被子。被子把绳子压得很低,骑车的人只能下车低着头才能穿过。

  根据路人的指点,记者找到了程先甲故居,门口的墙上刻了两块碑,分别写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过一条阴暗狭窄的走廊,前面有一个小院子,院内横七竖八地晾着衣服、香肠、萝卜干等。后面的屋子是木质结构,整组梁架基本完好,门窗隔扇雕有花纹,高门槛,青石地面。可惜的是,屋内的墙体与梁架被油烟熏得发黑,屋内堆满了杂物。这里的住户告诉记者,他只是这里的租户,房子的主人住在第三进。

  敲开第三进的院门,记者发现这里显得干净很多。院子里有一棵大水杉,年代显然已经相当久远。右边有一棵小一点的枇杷树,长得枝繁叶茂。记者看到一位妇女正在屋内包饺子。这位女士告诉记者,她是这家的保姆,屋子主人出去了,要过一会才回来。

  记者又探访了后面几间,一进连着一进,一共七进,很有“庭院深深”的感觉。后面几进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木质雕花门墙都换成了砖砌墙。每一间都住了人,室内木柜上摆了个煤气灶,就成了临时的厨房,临近中午,妇女们正忙着洗衣做饭。

  故居原是腊梅飘香的雅居

  约摸一刻钟后,记者终于见到了屋子的主人程女士,程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宅子是祖父程先甲从别人手里买过来的,已经有100多年了。整个房子一共是七进三开间,前三进分别是门房、大厅、正房,第四进、第五进是祖父藏书的楼房,第六进、第七进则是柴房、厨房和保姆住的屋子。第六进和第七进之间的院子里还有一口井,井水一年四季都很清洌,过去外面的人家都来这里打水,夏天把西瓜和吃剩的饭菜都吊在井里面,还能冰镇保鲜。

  程女士现在住的第三进就是当年祖父的卧室。“原来院子里有一棵2米多高的腊梅树,一到冬天,就开满了黄色的小花,院子里香气四溢。即使下雪天,腊梅花依然开得烂漫,周围的邻居们闻到香气总要上门采摘几枝。除了腊梅,院子里还种了兰花、天竹等,祖父非常喜欢花,笔名就叫‘百花仙子’”。

  程女士介绍,“文革”期间,这间屋子成了居委会的办公场所,水杉也是他们种的。文革以后,国家又把这间宅子还给了程家后人。如今除了自己住的第三进,其它房子都租给别人住了。

  程家后人希望政府收购故居

  程女士指着大门说,“你看,门窝都开裂了,没办法只好用铁丝把它捆住,门下面也破了,就钉了一块木板。”记者发现,门两边和墙之间有很大的空隙,分别蒙了一块塑料薄膜,青石地面也多数损坏,糊了很多水泥。程女士解释,大门两边本来是有门柱的,“文革”时被破坏了,蒙上薄膜是为了挡风。

  “再不修缮,这间老宅子估计也支撑了不了几年了。因为是文物,我们也不敢乱修。可是要按原貌修复,又要审批啊、研究啊,我们根本没有这个能力。”程女士表示:如果政府愿意收购,她愿意转让房屋的产权,让政府来修缮管理,保护文物。

  王 颖 秦小奕

  链接

  程先甲(1871年——1932年)笔名“百花仙子”,是清末文字改革运动的积极推行者,他擅长文赋诗词,为地方教育,学术研究,文艺创作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20岁中举人,21岁创作鸿篇巨作《金陵赋》。此赋至今仍是研究南京民俗的重要文献资料。1898年任江南高等学堂教授,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现代教育兴起,他被选为江苏教育总会评议员、江宁学会副会长、两江学务处义绅。1932年因病去世。他自命书斋为“千一斋”,所著各书合称《千一斋全书》,共有四十余种,可谓“书与身等”。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