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夜宿海拔最高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州海拔最高的村庄——从化市良口镇锦村,最近晚上的气温只有0℃,有时甚至比这一气温更低。记者来到锦村最高人居处的阿婆碌体验夜宿,尽管穿着毛衣、棉裤,盖着13斤重的棉被和约1斤重的睡袋,照样感到脚冷腿凉。早晨,草地上还有白茫茫的一片寒霜。

  文/记者胡利 图/记者顾展旭

  阿婆碌又名阿婆六,是锦村最高人居处,海拔约630米。它四面环山,仅有一条路由下而上盘进山内,隘口古木参天。这里有两个经济社,一为刘屋,有28户人家;一为彭屋,有不到20户人家。刘、彭两社各自依山而建、隔溪相望,直线距离不过300米。

  记者到达阿婆碌时,夜幕降临,歪脖子老树连同屋檐影影绰绰。不时,一阵阵冷风扑面而来。穿着厚棉衣或毛线衣,或戴瓜皮帽或线绒帽的村民,零零散散地走在狭窄的巷子里,很快便闪进某扇门的背后。

  接着,那扇门迅疾合上,一切归于寂静。见有陌生人到来,几条直立着毛的土狗,免不了要叫上几声,样子却一点不吓人。未几,它们纷纷找一个避风的墙根,蜷缩着身子睡下了。

  村民说,眼下傍晚的温度估计是2~3℃,晚上9时后是0℃。大多数村民均在晚饭结束后睡觉,很少有人串门聊天。村民一回家,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把厨房门关上御寒。

  睡前喝几两白酒取暖

  50多岁的刘新强和老婆潘雪梅,晚6时多开始做晚饭。紧闭门窗的厨房内,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灶,灶前堆满木柴。刘新强把腊肉和青菜切好后,潘雪梅即往灶眼里添进几根柴,顿时,燃起的火光照亮潘雪梅的面庞,照亮了灶旁的墙壁。

  每当刘新强炒菜或烧水,冷热交汇形成的一股股白雾就升腾起来,弥漫于厨房的每个角落。在厨房里的人无不隐入雾中,房梁上的灯光更加朦胧。

  “手脚冷得要命,烤烤火吧。”目睹木柴燃尽,满灶眼是灼热的木炭,潘雪梅用铁夹把木炭赶进垫着炭灰的铁盆,然后再把铁盆端到客人面前。“无数个寒冬过去,他们待客取暖的方式没变”。刘新强则走到门边,快速拉开门,让冷风进门吹散一屋的雾。开门不到30秒钟,门又给关上了,重新出现满厨白雾满厨火的局面。

  “喝了酒后身子暖和,一上床就能睡着,下半夜特别冷。”菜端上桌后,来刘新强家蹭饭的亲友,将几个玻璃杯一字排开,继而往杯里咕咚咕咚地倒酒。酒吞三口,大家的话多了。他们说,阿婆碌冬天能种的菜很少,耐寒的蒜苗也给霜打蔫了,吃肉易过吃菜。

  穿棉衣棉裤还盖重棉被

  晚上10时多,记者去离刘家20米开外的农家卧室睡觉。两条长凳和几块木板架成的床上,叠着一床厚重的棉被,“整整13斤重”。穿着棉衣、棉裤躺下后,记者又把一个约1斤重的睡袋打开,添加在棉被上,“这下够暖了吧。”记者心里想。

  又冷又静,记者数度辗转方有睡意。次日凌晨,突觉脚底和腿部有冷气蹿上,两个肩膀寒气频生。无奈之下,只能把两脚屈起,再把被角往身子下压了压,使身子和被子卷成一个筒。来自气象部门的信息显示,此时当地气温为0℃。从这时起,记者一遇翻身就会被冷醒,一翻身就有冷风吹入。稍微把脚一伸,又从头冷到脚。

  田野积白霜腊肉好季节

  约凌晨3时许,记者渐入梦乡。梦中,竟有百万大军在平原冰雪中摆开架势,准备开战。马蹄飞雪,刀刺泛白……待一觉醒来,再也无法睡着了。当日早晨,只见田野草地上积满一片白霜。正往竹竿上挂腊肉的村民说,这是晒腊肉的好季节,因为太阳一出霜就化了,腊肉却不会被虫蛀。

  彭屋今年70多岁的村民曾流庆,佝偻着身躯独自在家生火做饭,陈设简单的床上,棉被陈旧不已。几年前,曾流庆因内脏疾病严重,做了几次大手术,眼下家里经济拮据。邻居说,女儿嫁到了外地,儿子在外打工,家事一直靠曾流庆和老伴支撑。至于日常开支,曾家很是困难。

  “全村还有10余户低保户缺少棉被和大米,过冬有一定难度。”锦村的村干部说,每年入冬后,他们都很担心类似曾流庆一样的低保户的生计问题,有关部门也给了极大帮助。但是,由于低保户牵涉的都是老弱病残的人,整体经济能力有限,连买棉被和大米都比较困难。举个例,农民若要去良口上买一床棉被,来回包摩托车出行得花40元钱。而一床质量好点的棉被,得花七八十元钱;一袋大米,依然得花好几十元钱。若有人愿帮助这些低保户过冬,不失为一件好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