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规模政府支出是遏制经济衰退的必然选择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05:26  深圳商报

  上文以日本为镜,讨论了日本减息至零利率仍不能刺激经济增长的历史(见12月12日《深圳商报》A8版)。有同行和读者指出,文中对日本财政政策在克服泡沫经济破灭引发的经济停滞中的积极作用评价不高,有失偏颇,也有论者认为扩大出口对日本经济走出衰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想想以上评论意见确实值得重视,这是因为在现实中,面对严重经济衰退的政策措施有多种,有关日本长期经济停滞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如汗牛充栋,是应当再花些文字客观地予以评述,这当然有利于防止理论研究和政策选择的以偏概全。

  近来,喻海翔译的辜朝明《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一书颇为畅销,不仅是书名吸引人,作者的研究成果也是生逢其时。当全球面对百年金融危机寻找化解之道的时候,辜氏以日本大衰退为对象,全面分析了经济危机,特别是以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为前提的经济危机的解救之道。辜氏著作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实证性,广泛占有材料,对大衰退中的日本财政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做了深入研究;其次是以资产负债表衰退为基础概念,展现了似乎是全新的经济危机视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辜氏著作舍去现今宏观经济学研究过度依赖复杂的计量经济方法倾向,以简明的数字和清晰的图表勾画了严谨的理论逻辑和历史过程的统一。

  本文配图是辜氏绘制的几十张图表中的第二张,读者了解此图的含意也就掌握了辜先生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新意。图中所反映的内容,初看起来一点也不深奥,我们先来看看1985-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前,与日本较高利率相对应的内容是什么?很清楚的是,与较高利率相对应的是日本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和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不断增长;再来看看,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发生了什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呢?此时日本的名义利率一降再降并长期维持在零利率水平,但面对几乎不付成本的贷款条件,日本企业贷款需求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不断下降,同时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额也不断降低。需要研究一下,企业借贷与融资额不断下降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日本企业借款与融资总额低于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总和,或者说,日本企业在零利率时代不增加借款而是在不断地减少负债。从一般常识来看,日本企业放着不付息的钱不借还去还钱,这不是发傻吗?辜氏的回答很肯定,日本企业一点也不傻,而是采取了一个十分合理的应对危机的行为。这是什么意思?资产泡沫破灭后的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跌使日本企业曾经拥有的巨额财产化为乌有,按照辜氏的统计,资产损失额达到1500万亿日元之巨,相当于日本三年的GDP总额。问题是,泡沫经济破灭使财产损失了,但所借的债务还在,企业要生存就要偿还借款,不仅要还,而且要优先还。这就是辜氏提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含义。确切地说,资产泡沫破灭使日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减记了巨额资产损失,形成了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财务状态。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日本企业很自然会将企业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负债最小化”。在停止借新债的同时,将企业能够获得的所有现金流全部用来偿还债务,努力改变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不良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十几年中,日本企业借款逐渐下降最后成为负值。企业贷款需求越低,利率当然也就越低。这是辜氏运用“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一概念对日本长期陷于零利率条件下经济衰退的解释。与既有的利率理论不同,在资产负债表衰退中,利率不再是央行决定的,而是由市场供需关系所决定的。利率并不简单决定于中央银行,也不必然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企业借贷成本变化,来达到经济紧缩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工具。这种情况好比深圳人所熟悉的花市中不同时间鲜花价格主要决定方的变化一样。通常鲜花价格主要决定于卖者,因为买鲜花的人要考虑时间,往往对价格不太计较,差不多就行。但是除夕夜,鲜花价格就决定于买者,多数人已经买好鲜花准备回家吃年夜饭,有人出手想买鲜花,众多人一起抢着降低销售,但因为需求太少,鲜花就是一钱不值也卖不出多少。在日本,当企业不贷款时,利率也就降到了零。从长期看,日本企业优先削减债务的行为会持续,直到重新实现了资产>负债的健康水平,才可能恢复正常的贷款和融资需求。这就构成了配图中,2005年以后,日本经济走出停滞,日本经济摆脱了零利率阴影的基本条件。

  一张极为简单的图,说出了一个有石破天惊之感的道理。这张图十分简捷地证明,当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局面时,利率水平再低,直到零利率也不会产生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说,面对大规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的经济衰退,货币政策是苍白无力的,这就是辜氏著作的核心结论,是对自弗里德曼以来美国经济学家崇尚货币政策传统的批判,当然也是对当前美国以降息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为特征救市政策的批判。辜氏的另一个核心结论是,面对大衰退,只有财政政策才具有实质性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财政支出创造了实体经济需求,还在于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金融系统借贷,有信贷行为发生,市场的流动性才不会收缩。这正是目前全球经济普遍面对的流动性过剩突然变为流动性枯竭的解救之道。辜氏进一步认为,日本政府持续不断的举债行为,是日本经济在经历了较1929-1933美国大萧条更为严重的资产泡沫破灭危机,名义经济增长率仍能保持在1%左右的关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相比之下,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经济下降了30%以上,所付出的代价比日本要大得多。

  辜氏著作还有很多结论,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评述。但需要简要评述的另外两个结论是:第一,在辜氏看来,日本陷于大衰退这么久的原因在于,几届日本政府不能坚持一贯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面对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的快速上升,几次过早地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最著名的就是桥本内阁引入消费税改革减少财政赤字,最终导致了新一轮衰退和更大规模的经济衰退。第二,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增加总是发生在经济衰退期间,因此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济长期衰退,只要经济增长恢复了,税收会有更快的增长。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压力自然会缓解。在书中,辜氏尽可能详细列举了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福利建设,在恢复美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经济学本身是史学,若不懂得、不了解经济史,不能够合乎逻辑地解释历史的理论,这样的经济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似乎是很好地解释了减息为何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日本现象,论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摆脱危机恢复增长的重要意义,但也留下了一些难解之谜:日本企业为何要用十五年的时间才能使资产负债表恢复到资产明显大于债务的健康水平。而且为何不是在资产泡沫破灭的初期,而是在十余年后出现了严重的优先偿还债务而不借款的问题?如果日本的若干问题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够及早得到整治甚至是破产,日本经济是不是能够恢复得更快些?如果日本真的能够在产业升级和经营模型升级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是不是会产生更大的产业升级机会,使企业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呢?做一个简单推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企业制度特点是重“生”而不重“死”,为了能够生存,企业及银行在危机爆发的初期往往采取虚报瞒报方式,隐藏问题一拖再拖,到最终拖无可拖的时候才掀起破产高潮。这是一种典型的坏企业拖垮好企业,使经济无法复苏的制度。当然,这些问题并不需要辜先生来作答,而是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即在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该调整的就要调整,或者说是不能简单地保护落后生产力。下文,我们会介绍有关扩大出口与日本走出衰退的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